此地搭建著陳平此前傳給朱棣的高爐,此外還有大量的工匠一同匯聚于此。
這些可都是應天府技藝最好的工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打鐵匠。
“這個焊接技術(shù)和多層嵌套,你們聽明白了嗎?”
朱棣正在給這些工匠講解制作槍管的步驟。
“聽明白了,只是……”
為首的一名鐵匠乃是一名技藝非凡的鐵匠大師,曾經(jīng)鍛造出削鐵如泥的寶劍,也因此頗為得到朱棣的重視。
“只是什么?老先生但說無妨?!?/p>
朱棣客氣地回答道。
“哎喲喂!老朽何德何能,能得到燕王殿下如此客氣相待?當真是折煞老朽了?!?/p>
這名鐵匠大師如今年歲已高,在鐵匠之中也頗有一些威望,甚至當年還有一段從軍的經(jīng)歷,為軍中的武器生產(chǎn)和保養(yǎng)出個力,是有軍功在身的。
饒是如此,他還是對燕王朱棣的客氣感到有幾分無所適從。
“呵呵,老先生客氣了,我的先生教導過我達者為先,老先生在鍛鐵這一行技藝無人能與之相比,此物的鍛造正是需要老先生出力的時候,我又豈能輕視怠慢?”
朱棣呵呵一笑,語氣溫和,絲毫沒有做作的解釋一下。
這下不光是老鐵匠,就是其他的鐵匠也是頗為意外和感動。
他們作為匠人,過去社會地位也就那樣,從來都是不得到他人重視的職位,根本入不了達官貴人們的法眼,也就朱棣愿意以禮相待了。
‘看來那個傳言是真的了?!?/p>
老鐵匠想起了之前一批匠人的傳言,心中一下子也活絡起來。
隨著布廠和琉璃作坊的生產(chǎn)規(guī)模日益擴大,相關(guān)的匠人,如制造織布機的木匠,亦或是吹塑玻璃的工人,都得到許多獎賞。
更有傳聞朝廷要對匠籍進行改革,不再有過去那么多的限制。
本來這名老鐵匠還不怎么相信,畢竟這些信息都是捕風捉影,也沒有看見什么真憑實據(jù)。
可如今看見朱棣對待他們這些匠人的態(tài)度,卻又讓老鐵匠心思活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