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照棠暗道聲不見得,嘴上卻笑道:“我無所謂,天塌了,高佬來頂!老忠的坐館還是阿公,真出乜事,我一定會安排船送阿公去國外跟家人團員?!?/p>
高佬森先是一愣,旋即肥貓面色呆滯。
“王八蛋!”
“臭小子!”
倆人齊聲罵道。
晚上,熱鬧的醮會暫時落幕。
回到屋企,左手口中咬著支雪茄,把煙灰缸放在陽臺柜子上,帶著喜色道:“大佬,一條直達港口的國道喔,將來服裝廠附近地價肯定漲,或許能搞個工業(yè)園出來?!?/p>
蔣豪心似明鏡,嘆道:“無功不受祿,人家白白給你修路?。磕鞘裁瓷玳L,早不來,晚不來,今天棠哥身掛三山帥印,人倒是來了。哼,小心點吧!”
尹照棠品著雪茄,目光遠眺,看著海灣對面的灣仔夜景。其實梁漫平在他掛了三山帥印后,再來登門是明智的舉動。
因為,肥貓已經(jīng)老了,老忠正在一個過渡期,內(nèi)地只能會尹照棠談,也只能跟他談。
不等權(quán)力徹底被尹照棠掌控,講再多都是空談。今天梁漫平來也不是看重忠義群、忠義信兩個小字頭的態(tài)度。純粹是通過“三山封帥”的舉動,看出尹照棠已徹底掌握字頭權(quán)力,來跟一個當權(quán)者談合作。
一周后。
91吃瓜雜志刊登觀塘區(qū)市政議員胡博超的議政文章《呼吁港人治港》,文章中通篇沒表態(tài)支持中英哪一方。但將“港人治港”的觀點,十分具體,非常成熟形成一套政見,直接打出不小的聲勢。
這套政見是尹照棠借鑒后世的成熟路線,貼著一國兩制的角度來寫。當“港人治港”成為論據(jù)后,英國憑什么治港,便成為一個問題。
繼而使得大英用“治權(quán)換主權(quán)”,續(xù)約不平等條約的方案,在輿論上便站不住腳。
由于方案過于成熟,竟一時間吸引來不少本土派政客的支持。91雜志以胡博超為先鋒,迅速打響談判造勢如美酒,越陳越香。后世許多評論學家,把胡議員發(fā)布文章稱為“港人治港”的精神指南。
胡博超勇做政壇急先鋒的行為,召來許多罵聲,也獲得許多人夸,甚至有人戲稱他為老忠門下的“政壇紅棍”
雖然,港人治港是鬼佬先提出的政治口號,目標是安撫港島內(nèi)部的華人。
但不代表不能有華人站出來,詳細解釋下,什么叫港人治港,怎么樣港人治港。
港人是哪一批人,治港又怎么治!
這件事愛國華人擁有最高解釋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