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上高大捷(上)
贛北戰(zhàn)場,這里沒有沙盤上的運籌帷幄,只有最原始、最殘酷的戰(zhàn)場搏殺。
這里,此刻正按照那位遠在陪都的年輕上將推演的那樣,上演著一場驚心動魄、最終走向輝煌的血戰(zhàn)。
上高城,這座在錦江北岸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城,此刻已成為了決定戰(zhàn)局走向的關鍵點,更是屹立不倒的抗戰(zhàn)精神豐碑。
負責鎮(zhèn)守上高陣地的,正是號稱“抗日鐵軍”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
軍長王要武也知道此戰(zhàn)關系重大,他將指揮部前移,用以激勵全軍將士與陣地共存亡。
此前,王要武以鏡山、白茅山為核心所構建的防御體系,成為了拱衛(wèi)上高城的最后一道防線。
第57師堅守鏡山主陣地,這里山勢陡峭,是阻敵西進的咽喉。師長施中成、副師長李炎親臨一線,士兵們依托巨石和工事,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沖鋒。
第51師(師長李天俠)控扼泗溪一線,該師官兵利用水網(wǎng)稻田和丘陵地形,巧妙布防,不僅保障了側(cè)翼安全,還像一把鐵鉗,死死卡住了日軍向兩翼擴展的道路。
新成立的第233師(師長張林甫)作為全軍總預備隊,官兵們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投入反擊當中,誓要用日本人的鮮血鑄就自身的鐵軍稱號。
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灼英“后退決戰(zhàn)”的戰(zhàn)略意圖已徹底實現(xiàn)。
日軍第34師團師團長大賀茂,在接連“擊潰”第70軍的抵抗后,驕狂之氣已達頂點。
因為在他看來,面前這支裝備遠遜于己的“支那軍隊”,早已是強弩之末,只要自己再發(fā)動一次雷霆萬鈞的總攻,上高城必將唾手可得,屆時,打通贛湘通道、殲滅華夏王牌主力的不世之功,將記在他大賀茂的名下。
然而,他很快將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多么致命的錯誤。
他此時面對的不是一群潰敗之師,而是一頭盤踞在有利地形上、磨利了爪牙、正準備將他撕碎的整編第74軍。
日軍第34師團集中了所有能夠調(diào)動的兵力:從步兵、炮兵到僅存的戰(zhàn)車,在航空兵的掩護下,向74軍陣地發(fā)起了波浪式?jīng)_鋒。
尤其是鏡山陣地,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突撃(とつげき)?。ㄍ盟澜o給)”
“ばんざい!(板載?。?/p>
日軍的嚎叫聲伴隨著密集的機槍掃射和炮彈的呼嘯聲,如同潮水般涌向守軍陣地。
漫山遍野的土黃色軍服,帶著一種瘋狂。
然而,迎接他們的是第74軍將士們更為頑強的抵抗。
第57師的官兵們,依托事先精心構筑的層層工事和有利地形,沉著應戰(zhàn)。每當日軍炮火襲來時,他們就隱蔽在堅固的防炮洞內(nèi);當日軍的炮火開始延伸,步兵開始沖鋒之際,他們又迅速的進入陣地,將密集的彈雨傾瀉而下。
輕重機槍組成的火力網(wǎng),將沖在前排的日軍成片成片撂倒。
手榴彈在敵群中不斷炸開,一時間,斷肢與血肉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