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賬冊是我親自查證過,絕無虛假。
”魏恪言之鑿鑿。
“每一條每一處都查驗無誤嗎?若有一處對不上,杜延慶就可借機反咬你。
”“魏大人,你一向正直,可正直并非不會被利用,你查得越深,反而越容易被這局吞下。
”崔莞言冷靜道。
魏恪的臉色沉了下去。
他不是不知崔家在通州勢力盤根錯節(jié),慶國公在朝中日漸跋扈一手遮天,為此陛下心力交瘁,多次令御史臺盯防通州往來之事,若能撕開崔家那層金玉外皮,也算是為陛下分憂為百姓伸冤。
在慈幼院尋到那本賬冊、又得見于志遠時,他心中一度喜不自勝,以為此番必斷掉崔晉臂膀。
可他的確太急了……“魏大人,你既明白我父親的手段,就該想想,他如何會容許真賬落到你手里?你眼前的那一本,怕不過是他親手送來的假刀,等著你替他揮出去。
”魏恪心里涌出一股寒意,終于直視眼前的少女,明明只是十七歲的年紀,那眼神里透出的堅定,偏讓他更信了幾分。
“崔家有難必定牽連你,你何必……”話未說完就被崔莞言打斷。
“我從前過的是什么日子,你是知道的。
”魏恪當然記得那個年紀尚小、被送去封州寄人籬下的姑娘,日日忍著冷眼與輕賤,只有他母親會替她縫一件合身的衣裳、在冬天給她添一口熱飯。
崔家的女兒,本應在錦羅玉帳中被護得無憂,崔晉偏聽信讒言將她冷落在外,她恨也是應當。
為父不慈、為官不清、為臣不忠……崔晉,你當真罪該萬死。
“崔二小姐,你或許還不知,圣旨已下,押杜延慶進京的詔命已經傳出。
此案是皇上親審,我哪怕察覺賬冊有異,也無力挽回,再提出異議,反倒會被視作擾亂圣斷。
”崔莞言抬眸,似笑非笑地斟了一盞茶推到魏恪面前。
“杜延慶不進京,崔家勢力必然將一切掩得死死的。
只有押他回京,我父親才要親自下場,那時局中每一步都能逼出破綻。
”魏恪思忖半晌才道:“可這賭得太狠了,走錯一步,連你也會被牽連。
”“我本就在局中,牽連又算什么?”崔莞言自顧自笑起來,可落在魏恪眼里,只覺得她是被逼上絕路的無奈之人。
這樣的膽識與決心,若能置于廟堂之上,只怕絲毫不遜于他。
“崔二小姐,你所言,魏某信了。
”“那就好,你只需先去細查帳本,等杜延慶進京,一切才真正開始。
”看著魏恪離去,崔莞言才真正綻開了笑顏。
此時一墻之隔的那人,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