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在他餓著肚子的情況下!
不是很餓的時候,他的進(jìn)食要求也挺正常的,對味蕾刺激程度越大的食物,越能引起他的興趣。
不知道一旁有人窺探的西王母,連咀嚼的動作都是那么的麻木,將這一幕記錄下來的葉曉,很想把這一段發(fā)給那些不自量力的人看看。
看看,這就是你們追求的長生,什么能力都沒有,局限還大的長生,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如同西王母這樣。
別說什么“我有權(quán)”、“我有錢”,當(dāng)這些身外之物離你而去的時候,你還剩下什么?
剩下的只有各種的實(shí)驗(yàn)數(shù)據(jù)!
視線移回來,聽到自家大侄頭頭是道的分析,吳三省的表情很復(fù)雜,既有“孩子沒長歪”的欣慰,又有“孩子抓不住重點(diǎn)”的苦惱。
“暫停一下!”抬手打斷了吳邪,吳三省一臉無奈,“跑題了,我是問你‘為什么這兩條道上,會有這些東西’,不是問你,雨林生物的平衡!”
自然的生態(tài)圈,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萬物相生相克,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
雨林成了附近沙漠中動物們的天堂,卻也是它們的輪回之處。
不來,外界食物匱乏,死!
來了,能找到食物,能維持種族的延續(xù),最后還是死,但死中有生!
“呃……我回答的不是嗎?”雖然繞了一點(diǎn),但吳邪認(rèn)為自己的回答沒有錯,“三叔你看,現(xiàn)在西王母國雖然沒人了,但以前有啊,雨林中又有這么多的毒蟲,隨意的走動是很危險(xiǎn)的一件事,想要在這里安全的活下去,就必須得有一條安全的路線!”
“這兩條道,一條環(huán)繞湖中島,一條是環(huán)繞雨林內(nèi)環(huán),中間由護(hù)城河隔開,但通往湖中島的橋,又保證了兩方的暢通!”
“湖中島是西王母及護(hù)衛(wèi)等人居住的地方,外圍是平民居住的地方,倒是沒看到你們說的,在壁畫上看到的那條直通湖中島的路,估計(jì)是我們進(jìn)來的位置不對!”
古代的城池基本上都有城墻,西王母這種沙漠中的霸主國家,修建的城墻必定比其它小國的更加雄偉。
進(jìn)來時沒看到,吳邪也不知道是滅國的時候沒了,還是時間太過久遠(yuǎn),無人修繕,導(dǎo)致城墻破敗倒塌,最后被黃沙掩埋。
時間,最能掩蓋痕跡,黃沙,撫平了時間的流逝。
“你這么說,也不是不對,但還有一個問題你沒有發(fā)現(xiàn),”吳三省補(bǔ)充說道,“既然石灰和雄黃,
成了毒蟲們的天塹,那么,生活在湖中島的巨蟒,是怎么來到外圍捕獵的?”
石灰遇水便會沸騰,溫度直線上升,產(chǎn)生的濃濃霧氣,和雨林中的霧氣結(jié)合在一起,便成了有毒的瘴氣。
他們一路過來沒事,多虧了項(xiàng)鏈的能量屏障,胡隊(duì)等人也帶著防毒面具,皮膚更是沒有絲毫的裸露。
此刻踩在石灰路上,他們是什么事都沒有,或許在西王母國還在的那個年代,雨林中的瘴氣還沒有那么濃烈,對人體的危害還沒有那么強(qiáng),所以古人才可以在這里生活。
兩條道按照吳三省自己的猜測,和吳邪說的一樣,是古時候的人們行走的。
但也由此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古人能走,是因?yàn)樗麄儾慌率液托埸S,這兩樣?xùn)|西也不是用來隔絕他們的。
時常的修繕之下,這條路,真的成了毒蟲們無法跨過的天塹。
對于生活在外圍的毒蟲們來說,問題不大,對于生活在湖心島上的巨蟒來說,問題可大了去了。
暫時還不知道巨蟒的數(shù)量,但巨蟒中的“巨”字,就能說明巨蟒的食量。
整個西王母國的面積都沒有多大,湖心島的面積更小,但凡湖心島上的巨蟒數(shù)量為雙數(shù),不用多時,它們就可以吃絕湖心島上的生物。
但湖心島上的巨蟒一直沒有滅絕,說明巨蟒有離開湖心島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