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有些感慨,緩緩道:“不過聽她講了蓮藕福地的那趟游歷,能夠自己想到、并且講出‘收得住拳’的那個道理,我還是有些開心。怕就怕過猶不及,處處學我,那么將來屬于裴錢自己的江湖,可能就要黯然失色許多了?!?/p>
崔東山說道:“先學好的,再做自己,有什么不好?先生自己這些年,難道不就是這么走過來的?天底下的所有孩子,沒個半點規(guī)矩記在心上,就先學會了咋咋呼呼,難道就是好?在最需要記住規(guī)矩的年代,長輩卻處處刻意與晚輩親近,板栗不舍得,重話不舍得,我覺得很不好。”
陳平安點點頭,聽進去了。
崔東山說道:“是不是也擔心曹晴朗的未來?”
陳平安嘆了口氣,“當然。既不想對曹晴朗的人生指手畫腳,也不愿曹晴朗耽誤了學業(yè)和修行?!?/p>
崔東山笑道:“不如讓種秋離開蓮藕福地的時候,帶著曹晴朗一起,讓曹晴朗與種秋一起在新的天下,遠游求學,先從寶瓶洲開始,遠了,也不成。曹晴朗的資質(zhì)真是不錯,種先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在醇厚二字上下功夫,先生那位名叫陸臺的朋友,又教了曹晴朗遠離迂腐二字,相輔相成,說到底,還是種秋立身正,學問精粹,陸臺一身學問,雜而不亂,并且愿意由衷尊重種秋,曹晴朗才有此氣象。不然各執(zhí)一端,曹晴朗就廢了。說到底,還是先生的功勞?!?/p>
陳平安問道:“如果我說,很想讓曹晴朗這個名字,載入我們落魄山的祖師堂譜牒,會不會私心過重了?”
崔東山笑問道:“先生在陋巷小宅那邊,可曾與曹晴朗提起過此事?”
陳平安無奈道:“當然要先問過他自己的意愿,當時曹晴朗就只是傻樂呵,使勁點頭,小雞啄米似的,讓我有一種見著了裴錢的錯覺,所以我反而有些心虛?!?/p>
崔東山哈哈大笑道:“這不就成了,你情我愿的大好事,若是先生覺得心里不踏實,不妨想想以后栽培一位讀書種子的諸多費神費力?是不是會好一點?”
陳平安一琢磨一思量,果然心安許多。
然后陳平安想起了另外一個孩子,名叫趙樹下。
不知道如今那個少年學拳走樁如何了。
陳平安對于趙樹下,一樣很重視,只是對于不同的晚輩,陳平安有不同的掛念和期望。
趙樹下練拳的路數(shù),其實是最像自己的一個。
萬事不靠,只靠勤勉。
少年心思純粹,學拳之心,習武所求,都讓陳平安很喜歡。
陳平安便與崔東山第一次提及趙樹下,當然還有那個修道胚子,少女趙鸞,以及自己極為敬佩的漁翁先生吳碩文。
崔東山緩緩說道:“古拙之意,自古便是拳法大意思,在此之上,如果還能夠推陳出新,便是武道通天的大本事?!?/p>
陳平安笑道:“你自己連武夫都不是,空談,我說不過你,但是趙樹下這邊,你別畫蛇添足。”
崔東山點頭答應下來。
有他這位學生,得閑時多看幾眼,便可以少去許多的意外。
何況他崔東山也懶得做那些錦上添花的事情,要做,就只做雪中送炭。
例如改善披麻宗的護山大陣,多出那兩成的威勢。
崔東山自然還是留了氣力的。
披麻宗竺泉心知肚明,但是涉及宗門興亡的大事,竺泉依舊沒有仗著香火情,得寸進尺,甚至開口暗示都沒有,更不會在陳平安這邊碎碎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