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和年幼時,與一些皇子在這邊聆聽教誨,有人便與宋和看法一致,說此人畫卷實在濃艷,先帝當時對于畫卷好壞,并無評點,只說以后不管誰是這間屋子的主人,不管喜好與否,此人畫卷,都得留著。
不過那只筆海當中,一幅字帖,卻是名副其實的重寶,名為《歸鄉(xiāng)不如不還鄉(xiāng)貼》。
甚至可以稱為是這座大驪御書房的第一寶。
那是宋和的先生,大驪王朝國師崔瀺的一幅字,當然是真品。
崔瀺的字帖,尤其行草,超妙無比,是整個浩然天下公認的一字千金。
昔年文圣一脈的首徒,繡虎崔瀺,當得起那個繡字,就像婆娑洲陳淳安當得起醇儒的那個醇字。
崔瀺有那花間四帖,云上四帖,泉邊四帖,山巔四帖,總計十六帖傳世。
十六帖散落九洲,皆落入享譽天下的大藏家之手,其中一位中土神洲的山巔大修士,與崔瀺結怨極深,耗資極多,才重金購買到了兩幅字帖,將那《乞兒求米帖》與《爭座帖》,當眾銷毀,被視為壯舉,大快人心。
只是百年之后,才真相大白,這位自稱“唾棄崔瀺之人,當世我第一”的老修士,被子孫泄露了天機,外人才知道這個老王八蛋,竟然只是銷毀了兩幅贗品,暗藏真品用以傳家。
此外,相傳皚皚洲劉氏,白帝城,中土郁氏家主,玉圭宗姜尚真,皆有珍藏其一。
崔瀺步入其中,作了一揖,“陛下,可以議事了。”
是君臣之禮。
年輕皇帝立即站起身,還了一禮,是師徒之禮。
其實無需如此,只是宋和從無例外,哪怕當著小朝會所有中樞重臣的面,也是如此。
崔瀺落座后沒多久,先是禮部尚書、侍郎總計三人行禮再落座。
然后是一位位寶瓶洲的山上人。
神誥宗宗主,道門仙人,大天君祁真。
大驪首席供奉,龍泉劍宗宗主阮邛。
風雪廟老祖,一位貌若稚童的得道之人,他最近一次現世,還是風雷園與正陽山的那三場切磋。
真武山,一位剛剛升任為祖師堂掌律的背劍男子。
真武山,在外人眼中,只需要擁有一個馬苦玄,就擁有了將來。
其實風雪廟也不差,有一個神仙臺魏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魏晉對風雪廟并無太多牽掛,因為師承緣故,對風雪廟一直疏遠冷淡。如今更是去了劍氣長城。不然今天該有劍仙魏晉的一席之地。
真境宗首席供奉,書簡湖野修出身的劉老成。
觀湖書院一位大君子。
披云山林鹿書院山主。
老龍城城主苻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