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天起,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就發(fā)誓要掙錢!直到成為少年之后,他才知道當年如果不是娘親攔阻,一家三口不但過不上什么好日子,反而只會遭災,別說是兩顆雪花錢,就是兩顆小暑錢,也能被那些殺過人見過血的無賴游蕩子,用各種法子勒索殆盡,就憑他,加上娘親,根本護不住天上掉下來的那兩顆神仙錢。
等到少年能夠靠自己的本事和人脈,將雪花錢偷偷換成銀子的時候,少年卻已經(jīng)換了想法,兩顆雪花錢都留給妹妹,妹妹絕對不能讓那些chusheng染指,她將來一定要嫁個好人家,她和娘親一定要離開骸骨灘,這里有他就夠了。憑自己的本事,已經(jīng)肯定可以活了。
今天,少年推門而入,與娘親住在一屋的妹妹,正在剪窗花,妹妹手巧,許多精巧窗花,她看一眼就能學會,雖說靠這個掙不著大錢,吃不飽飯,可到底是能掙錢了。
少女驚喜起身道:“哥,你怎么來了。我去喊娘親回家,給你做頓好吃的?”
少年挑了張小板凳,坐在少女身邊,笑著搖頭,輕聲道:“不用,我混得多好,你還不知道?咱們娘那飯菜手藝,家里無錢無油水,家里有錢全是油,真下不了嘴。不過這次來得急,沒能給你帶什么禮物?!?/p>
少女笑了,一雙干干凈凈好看極了的眼眸,瞇起一雙月牙兒,“不用不用?!?/p>
少年咧嘴一笑,伸手往頭上一模,遞出拳頭,緩緩攤開,是一粒碎銀子,“拿去?!?/p>
少女欲言又止,還是收下了那粒銀子,可沉,七八錢呢。
少年坐在板凳上,身體前傾,雙手托著腮幫,望向開了門便面朝屋子里邊的兩位門神老爺。
其實這位早慧少年,如今已經(jīng)不太信是什么門神仙靈了,有些自己的猜測,極有可能是當年那個頭戴斗笠的年輕游俠。
可是娘親和妹妹都始終篤定那兩顆雪花錢,就是門神顯靈。
不過是不是,又有什么關系呢。
而那對差點被少年偷走錢財?shù)臓攲O,出了祠廟后,坐上那輛在家鄉(xiāng)雇傭的簡陋馬車,沿著那條搖曳河返鄉(xiāng)北歸。
孩子說要看書,老人笑著說路上顛簸,這么看書太傷眼睛,到家了再看不遲。
孩子嘿嘿一笑,說到家就不這么說了。老人摸了摸孩子的腦袋,孩子突然說道:“先前在河神老爺那么大個家里邊,有個走在我們旁邊的姐姐,抿起嘴微笑的樣子,真好看?!?/p>
老人想了想,記起來了,“是說那背竹箱的兩人?”
孩子使勁點頭,“后來咱們走得快,那個姐姐走得慢些,我一轉頭看她,她就會笑。”
老人笑道:“是那負笈游學的讀書人?!?/p>
孩子問道:“爺爺,那根竹子是拐杖嗎?我看那姐姐哥哥,走路腿腳都沒問題啊?!?/p>
老人忍俊不禁,耐心解釋道:“那可不是什么拐杖,有名字的,叫行山杖,讀書人出門遠游,經(jīng)常需要翻山越嶺,有些人,家里不是特別富裕,但是又想著學問更大,身邊沒有奴仆書僮跟隨,得自己背行囊過山過水,就需要一根行山杖嘍。”
孩子笑道:“哈,我們家也沒啥錢,看來我以后也需要一根行山杖。”
老人揉了揉孫子的腦袋,說道:“讀萬卷書,要花很多錢的,行萬里路,倒是吃苦就行。爺爺年輕那會兒,也跟要好朋友一起遠游過,是去那些郡望大族、書香門第的藏書樓,每天就是借書抄書,還書再借書。有些讀書人家,不計較什么,很熱情,歡迎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去抄書,至多叮囑我們一句,莫要損壞書籍便是了,每天還會好菜招呼著,不過偶爾呢,也會有些下人仆役,小小埋怨幾句,例如每夜挑燈抄書,他們就說說笑一句,燈油如今又漲價了之類的。這些都沒什么?!?/p>
孩子聽得直打哈欠。
老人將孩子抱在懷中,孩子有些犯困,新鮮勁兒一過,走路又多,便開始沉沉睡去。老人輕聲喃喃道:“二十幾歲,急匆匆鬧哄哄殺出筆端的文字,擋都擋不住,三十后,才氣漸衰,只能悶燉一番,再上了歲數(shù),不曾想反而,寫非所寫,不過是好似將好友們請到紙上,打聲招呼,說些故事罷了。”
那車夫突然說道:“又攜書劍兩茫茫?!?/p>
車廂內老人詫異不已,那車夫不該有此雅言才對,輕輕放下孩子,掀開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