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追殺至此的三位桐葉洲大修,心思各異。
太平山當代宗主宋茅倒持長劍,劍尖朝后,以示誠意和感激,朗聲道:“太平山宋茅,謝過前輩助我們一臂之力,斬殺大妖!”
只是那名一身劍氣瘋狂流瀉如瀑布的劍修,理也不理堂堂太平山宗主的示好。
桐葉宗掌管宗門戒律、以及譜牒的一位祖師爺,臉色陰晴不定。
這一路銜尾追殺大妖,只有宋茅傾力而為,全然不顧自身性命之憂,恨不得與那頭大妖同歸于盡,只是宋茅雖是太平山名義上的第一把交椅,修為卻不算太高,此次下山,因為山門井獄變故,又不敢攜帶其中一把護山仙劍,所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這位桐葉洲仙家執(zhí)牛耳者的桐葉宗祖師爺,則是不愿拼著修為受損擊殺大妖,一頭跌了境仍是十一境的大妖,真身巨大且尤為堅韌,哪里是好對付的,大局已定,這頭畜牲必然逃不出三人視野,鈍刀子割肉,慢慢來就是,急什么。
所以此次奉命出山,這位玉璞境桐葉宗祖師,視為一樁美差,斬殺了那頭禍亂扶乩宗的大妖,冥冥之中,有功德在身不說,還可以讓死了道侶的扶乩宗宗主嵇海感恩,所以雖然這一路追殺,藏藏掖掖,沒有祭出鎮(zhèn)門之寶,內(nèi)心深處,卻對大妖,勢在必得。
玉圭宗掌握那座云窟福地的姜氏家主,面如冠玉,僅就相貌而言,比他的獨子姜北海還要年輕英俊,此刻他滿臉笑容,顯然給海上那名劍修宰了大妖,讓那桐葉宗祖師算盤落空,他心情極好,畢竟他可沒有攜帶殺力巨大的宗門仙兵。為了好朋友陸舫的劍道,他偷偷去了趟藕花福地,等于是在桐葉洲消失了一甲子,玉圭宗內(nèi)部,怨言不少。所以才將他推了出來,又想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這位姜氏家主可不就要消極怠工?
身穿道袍、頭頂芙蓉冠的太平山真君宋茅,雖然心中略有不悅,但是大是大非拎得很清楚,對方眼高于頂,全然不將自己和太平山放在眼中,有他的底氣在。就是實在想不到,桐葉洲何時出現(xiàn)這樣劍術(shù)通天的劍修了?宋茅有些琢磨不透對方的心性和背景,不知道那人為何出劍,是借機撿漏殺妖證道分功德,還是純粹的路見不平?會不會貪圖那頭大妖一身是寶的尸體?甚至是要全盤收入囊中,不許三人染指分毫?宋茅自然不在乎大妖尸體,只是此次桐葉洲大亂,此妖是明面上的罪魁禍首,與背劍白猿那頭老chusheng遙相呼應,才使得桐葉洲中部妖魔橫行,必須要搬回去,讓儒家書院過目,再讓由書院出面,請陰陽家推算天機。
所以宋茅一時間不知如何言語。
那古怪劍修望向桐葉宗祖師,說了兩個字,“不服?”
在整個桐葉宗都威名赫赫的老祖師爺,說了一番暗藏殺機的話語,“這頭大妖最好是留著性命帶回桐葉宗,說不定能問出更大的陰謀來,你見大妖身受重創(chuàng),一劍殺了,就斷了線索,我們還如何順藤摸瓜、找出幕后主使?不然我們?nèi)?,何必追殺如此之遠?好巧不巧,桐葉宗西海如此廣袤,你就剛好出現(xiàn)在大妖逃亡路線上?”
玉圭宗姜氏家主臉上笑意不變,他是從來不嫌熱鬧大的。
宋茅正要說話。
那瞧著不過是位中年男子的陌生劍修,淡然道:“那就干啊?!?/p>
從頭到尾,劍修就說了這么兩句話。
不服。
就干。
這哪里是山上神仙的做派,半山腰那些中五境練氣士,都未必如此粗鄙。底層的江湖武夫還差不多。
宋茅已經(jīng)來不及當個和事佬。
又是一劍。
只是這次遞向了“不服”的桐葉宗祖師爺。
那位老神仙臉色劇變,一個字都說不出口,趕緊祭出一件煉化千年的本命法寶,是一口得自一座破碎洞天的上古禮樂大鐘,鐘為八音之首,這口煉化后高不過一臂的青銅古鐘,懸在桐葉宗祖師爺?shù)念^頂,古鐘法相高達十數(shù)丈,將老人籠罩其中,古鐘外壁篆刻有一篇上古儒家功德圣人的銘文,此刻大如拳頭文字迅速流轉(zhuǎn),老人屹立其中,可謂寶相莊嚴。
只是那一道劍氣當頭劈下后,以為最少可以抗衡片刻的老者,卻發(fā)現(xiàn)身前古鐘法相,直接被劈裂開來,再不敢有絲毫托大,連人帶本命青銅古鐘一起倒掠出去,為的就是希冀著劍氣在自己倒退千百丈外,能夠氣勢衰減。
退了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