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坐在柜臺后邊打盹,柜臺上擱放著一只碧玉詩文八寶鳥籠,里邊的那只小黃雀,與老人一般打盹。
那個名叫許甲的年輕人瞧見了邵云巖,十分開心,主要是惦念著這位春幡齋主人的那串葫蘆藤,所以在眾多熟人酒客眼中,以憊懶著稱的許甲今兒特別殷勤,趕緊搬了一壇酒放在桌上。許甲其實與邵云巖沒打過交道,但是聽說這位北俱蘆洲出身的劍仙,早年剛到倒懸山那會兒,曾經(jīng)慕名而來,來過這里飲酒,給不起酒錢,就用那根葫蘆藤上的某枚養(yǎng)劍葫,與酒鋪要了一壇酒,喝了個爛醉如泥。后來掙了錢,有些反悔,想要按照市價,以大把谷雨錢結(jié)賬,掌柜沒答應(yīng),邵劍仙約莫是與掌柜慪氣,就再沒來過鋪子喝酒。
邵云巖站在那堵墻壁下,打量了幾眼,笑道:“七八百年沒來,竟然都快寫滿一堵墻了,鋪子的生意這么好嗎?”
許甲埋怨道:“人比人氣死人,聽說劍氣長城有座酒鋪,賣那粗劣酒水,才開張一年多,但是那些個無事牌,都快掛滿三堵墻壁了?!?/p>
邵云巖與年輕伙計道了聲歉,拎著那壇忘憂酒,坐回當(dāng)年
刺殺隱官
陳平安先找到了晏溟,兩人一起散步,米裕遠遠跟隨。
一個是討要晏家賬本,一個是仔細詢問晏溟關(guān)于劍氣長城與倒懸山跨洲渡船的買賣規(guī)矩。
真正的問題,是晏家的家底,如果先墊上神仙錢,在一場場買賣當(dāng)中,大致能虧多久,以及劍氣長城這邊又該如何彌補晏家的損失。
一個包袱齋,一個大財主,雙方一聊就是大半個時辰,各打算盤。
來的路上,陳平安與米裕說得十分開誠布公,米裕覺得納蘭燒葦那邊不好說,晏溟這邊肯定問題不大,一來陳平安已經(jīng)是隱官大人,又是臨危受命,權(quán)柄極大,再者陳平安與晏家大少關(guān)系極好,晏溟于公于私,都該砸鍋賣鐵,幫著陳平安撐場子,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陳平安在老大劍仙那邊,說話管用。
陳平安與晏溟告辭,去找納蘭燒葦,對外商貿(mào),晏家與納蘭家族是劍氣長城的兩塊金字招牌,董、陳、齊三個頂尖家族掌握的衣坊、劍坊和丹坊,三者自身不過錢,所以晏溟與納蘭燒葦兩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財神爺。
米裕問道:“還算順利?”
陳平安自嘲道:“大方向沒問題,細節(jié)磕絆極多。本來想著是與兩位前輩打交道,先易后難,看來是難上加難才對?!?/p>
米裕調(diào)侃道:“隱官大人的那幾聲晏叔叔,豈不是白喊了。”
隨即這位喜好持酒玩月、醉臥晚霞的玉璞境劍仙,有了幾分惱怒,“這晏溟是不是太不知好歹?半點面子不賣隱官一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我都想得明白,這晏溟在磨磨唧唧個什么?是不是早年沒了兩條胳膊,不愿登城,殺妖寥寥,就更怕隱官大人搶了他的財權(quán)?”
對于跌了境到元嬰的晏溟,米裕是半點不怵的。
神仙錢極多,偏偏用不到本命飛劍之上,這種可憐蟲,比那些辛苦殺妖、拼命養(yǎng)劍的劍修,更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