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笑著點頭致意。
沒來由想起了青峽島住在賬房隔壁的少年曾掖。
小道童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師父,一個時辰太久了,能不能只吐納半個時辰啊?!?/p>
劉茂搖頭笑道:“不行,雖然修道不靠死板功夫,但是不肯下苦功夫,就更談不上修道了,先后有別,此間道理,多多體悟?!?/p>
小道童哦了一聲,若非今夜有客人臨門,孩子還是要與師父軟磨硬纏一番的,既然有外人在場,就給師父一個面子好了。
劉茂推開自己那間廂房門,陳平安和姚仙之先后跨過門檻,劉茂最后步入其中。
陳平安打量起這間屋子,一排靠墻書架,墻角有花幾,供有一小盆菖蒲。
一張書案,一把老舊椅子。桌上除了一部合攏的黃庭經(jīng),還有一卷攤開的靈飛經(jīng),應(yīng)該是劉茂先前正在抄書,紙上筆墨尚未完全干涸。
劉茂歉意道:“道觀小,客人少,所以就只有一張椅子。”
他看了眼姚仙之,“陳劍仙與貧道都是修行中人,屋內(nèi)就府尹大人一個當(dāng)官的,不用太過拘禮,坐著喝酒便是?!?/p>
姚仙之總覺得這家伙是在罵人。
只是見陳先生沒說什么,就大大方方從劉茂手中接過椅子,落座飲酒。
喝著喝著,府尹大人終于回過味來。
因為陳先生眼中沒有什么龍洲道人,只有一座道觀,所以進(jìn)了劉茂修道坐忘的屋舍,姚仙之就可以隨便喝酒。甚至喝酒本身,就是一種提醒,堅信劉茂不是什么道士,依舊是那個曾經(jīng)的三皇子殿下。陳先生禮敬的,是一座黃花觀,是大與小、從不在道觀規(guī)模的道法,而不是什么龍洲道人劉茂。
難怪劉茂方才會說陳先生是在咄咄逼人,還是有點腦子的。
陳平安繞到案后,點頭道:“好字,讓人見字如聞新鶯歌白囀之聲,等三皇子躋身上五境,說不定真有文運引發(fā)的異象,有一群白鶯從紙上生發(fā),振翅高飛,從此自由無拘。”
劉茂搖搖頭,當(dāng)句玩笑話去聽。上五境,此生休想了。
辛苦修行二十載,依舊只是個觀海境修士。
兩枝雞距筆,專門用來抄寫經(jīng)書。筆端附近,分別篆刻有“清幽”“明凈”兩個小楷。大泉王朝的雞距筆,久負(fù)盛名。
筆架上擱放著一支長鋒筆,銘刻有“百二事集,技甲天下”,一看就是出自制筆大家之手,大概是除了某些善本書籍之外,這間屋子里邊最值錢的物件了。
陳平安瞥了眼那部黃庭經(jīng),忍不住翻了幾頁,好家伙,玉版紙質(zhì)地,關(guān)鍵是傳承有序,藏書印、花押多達(dá)十?dāng)?shù)枚,幾無留白,是一部南齊國武林殿聚珍版的黃庭經(jīng),至于此經(jīng)本身,在道家內(nèi)部地位崇高,位列道家洞玄部。有“三千真言、直指金丹”的山上美譽(yù),也被山下的文人雅士和清談名家所推崇。
除了能被練氣士拿來就用的靈器,山下真正值錢的“俗物”,極為講究版刻、紙張的善本孤本書籍,首屈一指,要比字畫瓷器更被修士青睞。許多存世不多的珍本,都是按頁算錢的。不是書香門,是注定寫不成了。”
陳平安轉(zhuǎn)過身去,拿起那支毛筆,微微蘸墨,開始在紙上抄寫經(jīng)文,順著劉茂寫下一行文字,分道散軀,恣意化形,上補(bǔ)真人,天地同生。
提筆之時,陳平安一邊寫字,一邊抬頭笑望向劉茂,隨意分心,落字紙上,行云流水,緩緩道:“不過真要寫,其實也行,我可以代勞,臨摹文字,別說形似十分,就是神似八九分,都是不難的。畫符也好,寶誥也罷,十年份的,二十年份的,今夜離開黃花觀之前,我都可以幫忙,抄書寫字一事,遠(yuǎn)在我練劍之前?!?/p>
劉茂苦笑道:“陳劍仙今夜造訪,莫不是要問劍?我實在想不明白,皇帝陛下尚且能夠容忍一個龍洲道人,為何自稱過客的陳劍仙,偏要如此不依不饒?!?/p>
陳平安將筆輕輕擱在筆架上,笑道:“這世道,人嚇鬼,比鬼嚇人還多。三皇子殿下,你覺得呢?”
一個不再是玉圭宗老宗主的姜尚真,尚且要提醒自己多加小心韓絳樹之流,何況是一個即將成為文圣一脈關(guān)門弟子的山上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