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笑道:“如果不介意,我來燒菜好了,廚藝還可以的?!?/p>
楊晃大笑道:“哪有這樣的道理,信不過你嫂子的廚藝?”
鶯鶯又是悄悄一腳,這一次還用腳尖重重一擰。楊晃就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
一個外鄉(xiāng)人,一個倀鬼一個女鬼,主客三位,一起到了灶房那邊,陳平安熟門熟路,開始生火,熟悉的小板凳,熟悉的吹火竹筒。鶯鶯去拿了幾壺存了一年又一年的自釀酒水,楊晃不好自己先喝上,閑著沒事,就站在灶房門口那邊,挨了妻子兩腳過后,就不知道如何開口了。
陳平安坐在小板凳上,手持吹火筒,轉頭問道:“楊大哥,老嬤嬤什么時候走的?”
楊晃說道:“好些年了,不過還好,除了惦念你怎么總也不來,沒什么牽掛。走之前,還叮囑我和鶯鶯,不要忘記年年釀酒,怕你哪天來了,喝不夠?!?/p>
陳平安說道:“那我回去的時候,多帶些酒水?!?/p>
楊晃猶豫了一下,“別多想,都還好?!?/p>
陳平安點點頭,突然站起身,歉意道:“還是讓嫂子燒菜吧,我去給老嬤嬤墳上敬香?!?/p>
小墳頭離著宅子不遠也不近。老嫗當年說過,離太遠了,不舍得。離得太近,犯忌諱。
在孤零零的墳頭,陳平安上了三炷香,直到今天看了墓碑,才知道老嬤嬤的名字,不好也不壞的。
楊晃原本還有些擔心陳平安,但是從頭到尾,就像楊晃先前自己說的,都還好。
回了宅子,桌上還是白碗,不用酒杯。陳平安喝酒還是不快,跟楊晃都不是那種喜歡勸酒敬酒的,但是雙方都沒少喝,一般不喝酒的鶯鶯也坐在一旁,陪著他們喝了一碗。
陳平安一邊小口喝著酒,一邊與楊晃聊天拉家常,問了些昔年那位劉太守和劉高華的事情,原來那位擔任清州刺史的劉大人,在官場平步青云,先前都做到了彩衣國的戶部尚書,如今已經告老還鄉(xiāng)了,劉高華這家伙辛辛苦苦,考了個同進士出身,但是后來仕途不順,就干脆辭官了,繼續(xù)游山玩水,等到一打仗,反而靠著祖蔭,主動為官,去了彩衣國兵部任職,后來更是去了大驪陪都的六部衙門任職,官不大,但是按照慣例,一個大驪朝廷的六品官,就等于藩屬國的三品大員了,劉老尚書前些年一直想著劉高華回彩衣國朝廷任職,去戶部先當個侍郎,不說什么報效故國家鄉(xiāng)朝廷,好歹撈個一門父子兩尚書的官場美譽,只是劉高華死活不樂意,讓老尚書氣得不輕。至于老尚書的大女兒,一個歲數(shù)老大不小的老姑娘,嫁了個窮書生,至于小女兒劉高馨,運氣差了些,當年成為神誥宗的嫡傳弟子,可惜在大戰(zhàn)當中,差點被打斷了長生橋,受傷極重,因為戰(zhàn)功,得以保留宗門嫡傳身份,養(yǎng)傷后就下山回到家中,雖然跌境厲害,年紀輕輕就一頭白發(fā)了,可在彩衣國還是掛了個供奉頭銜……
陳平安都一一記下。
不知怎么的,聊到了劉高馨,就聊到了同樣是神誥宗譜牒出身的楊晃自己,然后就又無意間聊到了老嬤嬤年輕那會兒的模樣。
陳平安想了想,神色恍惚,無法想象。
這一頓酒,喝了足足一個時辰,陳平安沒醉,其實喝酒還沒他多的楊晃,倒是醉了個七葷八素。
這一夜,陳平安在熟悉的房間內休歇了幾個時辰,在后半夜,起床穿好靴子,來到一處欄桿上坐著,雙手籠袖,怔怔抬頭看著天井,云聚云散,偶爾收回視線望向廊道那邊,好像一個不留神,就會有一盞燈籠迎面而來。
大清早,陳平安返回屋子,背劍戴斗笠,養(yǎng)劍葫里已經裝滿了酒水,還帶了好多壺酒。
陳平安與夫婦二人告辭,說要去趟梳水國劍水山莊,請他們夫婦一定要去自己家鄉(xiāng)做客,在大驪龍州,一個名叫落魄山的地方。
楊晃答應下來,說一定會去。
昨天酒桌上,楊晃喝酒再多,還是沒聊自己曾經去過老龍城戰(zhàn)場,差點魂飛魄散,就像陳平安始終沒聊自己來自劍氣長城,差點回不了家。
大概正因為這樣,雙方才會一次次在酒桌上喝酒,還會約下次再喝。
陳平安沒有直接去往劍水山莊,因為按照當年的說法,整個山莊都會搬遷出去,是與古榆國接壤的一處青山綠水間,山莊原址則會變作梳水國僅次于五岳的一處山神府,而宋鳳山的妻子柳倩,會就地晉升為那處山頭的山神娘娘,神位品秩不高,但是屬于梳水國的正統(tǒng)封正,納入禮部山水譜牒。而且聽楊晃的說法,宋鳳山這些年劍術精進極多,已經成為僅次于松溪國青竹劍仙的江湖魁首,但是老莊主宋雨燒,已經不問世事很多年,因為如今再沒什么劍水山莊了,如果楊晃不是與神誥宗還有些關系,都不清楚宋雨燒的歸隱處,更不清楚這位梳水國老劍圣的孫媳婦,竟然能夠搖身一變,成為了坐鎮(zhèn)一方山水氣數(shù)的神祇。
在去往梳水國北境的山神廟之前,陳平安先御風趕路,悄然飄落在地,扶了扶斗笠,青衫背劍,走在了彩衣國和梳水國接壤的一條山野小路上。
只是沒想到原先的破敗古寺,也已經變成了一座嶄新的山神廟。
陳平安收斂氣息,走入香火平平、香客寥寥的山神廟,有些無奈,大殿供奉的金身神像,與那韋蔚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容貌稍稍成熟了幾分,再無少女稚氣,山神娘娘身邊還有兩尊神像矮了許多的侍奉神女,陳平安瞧著也不陌生,忍不住揉了揉眉心,混到這個份上,韋蔚挺不容易的,算是實打實的步入仕途、并且官場升遷了。
陳平安翻山越嶺無數(shù),再禮敬各地山水神靈,也當真不愿意在這兒給知根知底的韋蔚燒香,就打算轉身離去,然后直奔北邊另外一座山神廟。
記得那女鬼韋蔚曾經埋怨這個世道,人難活,鬼難做。不知道如今當了享受人間香火的山神娘娘,會不會覺得輕松些。
一地山水氣象,正不正,陳平安還是看得出來個大概,所以就沒有“敘舊”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