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十五位二甲進士的茂林郎當中,王欽若文采最好,被譽為“仙氣縹緲,多神仙語”。此外兄弟二人都姓程,聯(lián)袂登科二甲,文理質(zhì)樸,“如圣賢立言”,由此可見大驪士林,對兄弟兩人評價極高。
一甲三名,加上王欽若和“二程”這三位茂林郎,這六人如今都輔佐冊府學士、文壇領(lǐng)袖,參與翰林院的編撰、篩選、??彼拇蟛繒皇隆?/p>
一行三人走出宅子后,柳清風在門口停步,笑道:“我與陳公子再閑聊幾句?!?/p>
那位清吏司老郎中點點頭,與陳平安率先告辭一聲,快步離去,走出小巷。
柳清風跟陳平安一起走在巷弄,果然是閑聊,說著無關(guān)一國半洲形勢的題外話,輕聲道道:“舞槍弄棒的江湖門派,弟子當中,一定要有幾個會舞文弄墨的。不然祖師爺出神入化的拳腳功夫,精彩紛呈的江湖傳奇,就埋沒了。那么同理,擱在士林文壇,或是再大些,身在儒家的道統(tǒng)文脈,其實是一樣的道理。一旦香火凋零,后繼無人,打筆仗功夫不行,或是宣揚祖師爺豐功偉績的本事不濟,就會大吃虧。至于這里邊,真真假假的,又或者是幾分真幾分假,就跟先前我說那部山水游記差不多,老百姓其實就是看個熱鬧,人生在世,煩心事多,哪里有那么多閑工夫去探究個真相。好像隔壁一條巷子,有人哭喪,路人途徑,說不得還要覺得那些撕心裂肺的哭聲,只是有些煩人晦氣。街上迎親,轎子翻了,路人瞧見了那新娘子貌美如花,反而欣喜,白撿的便宜。若是新娘姿色平平,氣態(tài)粗鄙,或是新郎官從馬背上給摔得丑相畢露,耽誤了洞房花燭夜,旁人也會開心幾分,至于新娘子是好看了,還是難看了,其實都與路人沒什么關(guān)系,可誰在意呢。”
老人坐著說話還好,行走時言語,柳清風就有些氣息不穩(wěn),腳步遲緩。
陳平安已經(jīng)伸手扶住這位老尚書的手臂,點頭笑道:“不知道什么時候,天底下所有人都讀得起書,認得理,明辨真假?!?/p>
柳清風咦了一聲,訝異道:“竟然不是明辨是非?”
陳平安說道:“知道世事的真假,會一直比較難。至于心中有無是非,跟讀不讀書,關(guān)系不大。”
柳清風點點頭,然后提醒道:“越是太平盛世,讀書人的媚態(tài),尤其一涉官場,就會花團錦簇,讀書人的兇性,更是蘸了墨汁,躲藏極好,落筆越好,存世越久,你都要小心再小心啊。你如果不是文圣一脈的關(guān)門弟子,這些都是身外事,無須在意,證道長生,斷絕紅塵,跺跺腳,抖抖肩,山下有事,山上無事,你還是你,無事一身輕?!?/p>
進了門,是一個歷經(jīng)宦海風波的大驪陪都禮部尚書,在跟落魄山山主談公事。
出了門,就只是一個遲暮之年的書生柳清風,是與同道中人說世道,聊人心。
分不清楚,是貴為一宗之主的陳平安依舊書生意氣,還吃苦不多,不懂得一個身不由己的入鄉(xiāng)隨俗。
分得清楚,入鄉(xiāng)隨俗,又不流俗。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昔年陋巷貧寒的少年,果真遠游有成。
陳平安說道:“柳先生,請放心,除了本就是朋友的柳清山和柳伯奇,還有青鸞國的柳氏祖宅獅子園,以及以后的一個個讀書種子,我都會盡量護住該護住的人和事?!?/p>
柳清風無奈道:“我沒有這個意思?!?/p>
陳平安笑道:“不湊巧,我有這個心意?!?/p>
柳清風又不是那種迂腐之輩,會心一笑,那就好意心領(lǐng)了。
柳清風沉默片刻,與陳平安站在小巷路口,問道:“連同灰蒙山那隱居三人在內(nèi),你總喜歡自找麻煩,費心費力,圖個什么?!?/p>
陳平安想了想,打趣道:“大雨驟至,道路泥濘,誰不當幾回落湯雞?”
柳清風點頭道:“雨后初霽,酷暑時節(jié),那就也有幾分冬日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