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一直心神沉浸在夢境中的陳平安,依舊沒有睜開眼睛,只是微笑道:“我從一開始就故意方便鄒子收取答卷。小陌,還記得我們剛來此地,青同道友說了什么?”
小陌恍然大悟。
這個青同在布下畫卷幻境之前,一開始就問陳平安“可曾聽說過一句鄒子讖語”。
可能從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宛如天地攤開。
就像一場科舉,青同只是考場的閱卷官,真正的出題之人,以及住持考試的正總裁官,都是鄒子。
考題便是那句鄒子讖語。
所以反觀陳平安的那句破題之語,也同樣早就提筆落在畫卷紙面之上了。
正是借用鄭居中的那句話,“不當(dāng)真就是了。”
這就意味著,當(dāng)不當(dāng)真,信不信都由你鄒子。
之后在十二座天地間,陳平安的種種言行,道心起伏,到底是否出自陳平安本心,是真是假,就像陳平安對鄒子的一場反問。
既然自家公子早有察覺,也有了應(yīng)對之法,那么小陌就不去庸人自擾了。
而且青同主動提起“”,勉強(qiáng)能算一種亡羊補(bǔ)牢的泄露天機(jī)了。
小陌只是用一種看白癡的眼神看著青同。
青同一時無言,好的,我是個白癡。
只是你小陌,又比我好到哪里去了?
小陌笑了笑。
不巧,我是劍修。
想事情、解謎題非我所長,可要說問劍kanren,怎么都得算我一個。
而在鎮(zhèn)妖樓一處殿閣頂樓廊道中。
至圣先師與純陽道人憑欄而立,不過他們雙方是以前人的身份和眼光,看待未來事,當(dāng)下的小陌當(dāng)然尋覓不得。
被陳平安尊稱一聲呂祖的中年道士,秉拂背劍,見狀稱贊道:“這位喜燭道友,神識還是很敏銳的?!?/p>
至圣先師點頭道:“這些飛升境巔峰劍修,就沒哪個是吃素的。”
等到純陽真人聽到陳平安的那句言語后,一時間頗為意外,不由得感慨道:“如俗子雨雪天氣徘徊于崇山峻嶺間,一著不慎,腳步打滑,就會失足山崖間,粉身碎骨。與鄒子如此勾心斗角,險之又險?!?/p>
至圣先師微笑道:“這就是寇名所說的‘所安者自然,所體者自解’了,當(dāng)然也可以視為老秀才那句‘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如果說得再直白點,無非是日上三竿曬衣服,下雨天出門收衣服,可要是……忘了就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