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山主還有那出竅的陰神,跟一副陽神身外身,倒還好些,謝狗就不擔這份心了。當那大驪國師也就當了,比如讓那陰神出竅遠游,每天去大驪京城的國師府點卯便是。
退一步說,山主如果真是個正統(tǒng)的儒家弟子,偷偷找見了某個本命字的雛形,也成。當這大驪國師,簡直就是量身打造的“道場”,打個比方,是“文”“祀”之類的,那就可以在大驪禮部事務(wù)上邊多花心思,若是“武”,戈,戎之類的,要么當初聽從禮圣的邀請,退而求其次,側(cè)重點可以放在大驪兵部衙署。
可問題是這兩條道路,顯然都行不通。
謝狗小聲道:“斗膽說句大逆不道的,山主好像本末倒置了?!?/p>
若是已經(jīng)證道飛升,開始循序漸進,小心摸索、求證那條合道之路,也就罷了。可如今陳平安還是仙人境,遠遠沒到一位得道之士靜極思動、主動涉足紅塵的階段。難道是大煉萬物這條道路,被姜赦那廝打成了一條斷頭路,通過觀道那位丁道士、用以驗證“飛升法”的可行性,也落了空,山主便心灰意冷,神衰氣餒了?想要通過忙碌人間庶務(wù)、朝堂公事來排解郁悶?
小陌建議道:“公子不如尋找?guī)追N秘本道書,當然最好的,還是那種道統(tǒng)傳承完整的,能夠幫助公子兼顧修習扶龍術(shù)?”
謝狗使勁點頭道:“好主意!”
也算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了。
當了大驪國師,總不能好像打份短工還得自己往里邊添補吧?
謝狗很快說道:“浩然天下這邊的扶龍術(shù)一脈,比較駁雜,是不是有那術(shù)多道低的嫌疑?既然要走這條路,就別馬虎了?!?/p>
小陌笑著點頭,“當然要精挑細選?!?/p>
謝狗開始琢磨去哪里可以“借”來法統(tǒng)、道書,嘿,兩位供奉,一雙道侶,真是為自家山主的修道之路操碎了心吶。
一般來說,講扶龍,就注定繞不過道家了,陳平安擔任大驪國師,花費個二三十年,或是至多百年,建功立業(yè),幫助已經(jīng)躋身浩然天下十大王朝之一的大驪王朝,國勢蒸蒸日上,最終坐穩(wěn)頭把交椅,到時候再抽身離開廟堂,重返山中,正應(yīng)了那句“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小陌卻是想著青冥天下那邊的道官,最是精通此道,他可以跟碧霄道友討要幾本,至于道書道統(tǒng)的來路如何,那就是碧霄道友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或者再走一趟歲除宮?找吳霜降討要?相信以此人的謀略,肯定不缺此物。說不定就等自家公子開口了?
狹義的扶龍術(shù),有兩種,山下,比如在亂世當中輔佐某人登基坐龍椅,當那開國皇帝。山上,就是輔佐真龍王朱這類。
或是更寬泛一些,出山主持朝政,經(jīng)世濟民,輔佐君主成為中興之祖,長續(xù)國祚,海晏河清。又或是幫助末代君主,君臣相合,力挽狂瀾于既倒,扭轉(zhuǎn)亂世跡象,轉(zhuǎn)為升平之國。
最厲害的,當然是如那繡虎,挽天傾,凝聚一國之力挽救一洲之山河破碎。
走到山腰附近,見大石磊落,突兀而起,崖刻“飛仙臺”。鑿石為磴,登山梯道如一線天,兩邊有鐵鏈作山下攀附之欄。一座攢尖亭冠其上,四旁有青苔、藤蔓如發(fā)下垂,嫩綠浮霧靄,嫵媚可愛。
陳平安抬頭望向那座“飛仙臺”,卻沒有涉足涼亭的念頭,說道:“不是說沒有用,短期來看,十年間,以偏向道家的扶龍術(shù)治理大驪朝政,確有修道裨益。只不過以有心算天心,終究差了很多意思。若是崔師兄在旁觀道,估計會笑瞇瞇看著我,好像在說,‘就這’?”
謝狗皺緊眉頭,聽山主的言外之意,是已經(jīng)想到了更多的意思?設(shè)身處地,謝狗都要惱火,當真天無絕人之路?
一澗飛空,懸橋而渡。俯瞰回視來時山路,沒入云中,想來先前諸峰已在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