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收起燈籠和書籍,人與舟一起沐浴在靜謐月色里。
老人又變出一只酒壺,不急于馬上喝酒,環(huán)顧四周,唏噓道:“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喝酒喝酒!”老人哈哈大笑,開始飲酒,一口接一口,小小酒壺,瞧著不過一斤半的容量,但是老人已經(jīng)喝了不下百口酒。
最后老人喝得酩酊大醉,腦袋晃晃悠悠,隨手將那酒壺丟入大江,便向后倒去,撲通一聲,直接躺在小舟之內(nèi),呼呼大睡。
小舟繼續(xù)逆流而上,突然小舟頭部微微上翹,離開水面,然后整條小舟就這樣離開了大江,向高空飄蕩而去。
越來越高。
小舟穿破了一層又一層的云海,大江早已變成了一根絲線,整座黃庭國變成了一粒黃豆,東寶瓶洲變成了一寸瓶。
當(dāng)老人悠悠然醒來,已經(jīng)不知小舟離開大地有多遠(yuǎn),距離天穹有多近。
小舟輕輕搖晃。
又是一條大河,只是不同于人間,這條大河仿佛沒有盡頭,群星璀璨,無比絢爛。
老人神色悲愴,嘴唇顫抖,喃喃道:“酒呢?”
古稀老人重新仰面躺下,閉上眼睛,像是記起了最不堪的回憶,滿臉痛苦,一遍一遍重復(fù)呢喃,“我的酒呢,我的酒呢,酒呢……”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
一位瀟灑儒士站在大江畔的石崖之上,等待那一葉扁舟的返回。
正是觀湖書院的崔明皇,作為寶瓶洲最著名的兩大儒家君子之一,他曾經(jīng)親身參與過驪珠洞天收官。
他在收到兩封密信后,就趕來此地,要替國師崔瀺和小鎮(zhèn)楊老頭,一起跟這條老蛟做筆買賣。
因為大驪如今擁有世間最后的半條真龍。
這是最大的籌碼,其實也是唯一的籌碼。
————
老城隍舊址,秋蘆客棧。
井口和井底。
站著兩位貌似年齡相近、但是身份絕對懸殊的少年。
陳平安輕輕跨上井口邊沿,微微前傾,望向幽幽的水井底下,喊了一聲:“崔東山?!?/p>
白衣少年雙手負(fù)后,仰起頭,笑瞇瞇道:“怎么,終于想通了?”
陳平安繼續(xù)說道:“我們
靠山和幫手
一條瀑布當(dāng)頭砸下。
白衣少年震驚之余,這副皮囊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jì),多少影響到崔瀺一部分心性,加上古井之內(nèi),身體往下沉入水底的速度,注定快不過劍氣臨頭,崔瀺早已退無可退,便沒有半點退縮,一手在身前掐訣,一手掌心朝向井口,祭出了一份可謂壓箱底的保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