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外三皇子劉茂這些話,其實不是說給陳平安聽的,而是故意說給客棧的九娘和老駝背。
一旦聽進去,那么客棧局面就更有意思了。
你陳平安拼了命護著姚家,若是姚氏不解風情,反過來埋怨你多此一舉,陷姚氏于大不忠,仗義出手的陳平安還能有一腔熱血嗎?俠義心腸,歷來受得起刀山火海的摧殘,江湖投緣,千金一諾,可換生死,卻唯獨經(jīng)不起一杯忘恩負義酒。
劉茂又冷笑道:“你難道是要逼著姚氏造反?只會逞一時之快意恩仇,當真是江湖豪杰嗎?”
果不其然。
人心最經(jīng)不起推敲試探。
而且世人往往如此,在事情沒有徹底糜爛之前,哪怕已是身處絕境,仍然總懷揣著一絲僥幸。
家主姚鎮(zhèn)雖然遭遇陰險刺殺,可終究只是負傷,而姚氏的親家,吏部李老尚書當初上書請辭,皇帝陛下在奏章上回了一句頗為諧趣的答復:鮮才去一半,辭官為時尚早。然后皇帝命人往李府送去了幾尾貢魚。
姚氏鐵騎的戰(zhàn)力,依然是南方諸軍中的佼佼者,誰都不敢輕視。
跟隨朝廷秘密滲入北晉境內(nèi)的姚氏隨軍修士,想必已經(jīng)返回家主姚鎮(zhèn)身邊。
姚家的乘龍快婿李錫齡,據(jù)說有望進入位于桐葉洲中部的儒家大伏書院。
姚氏與李家,在大泉朝野上下,是國之棟梁,是清流高門,哪怕兩家聯(lián)姻,老百姓都不會覺得是什么野心勃勃,而是天作之合,是大泉王朝國力鼎盛的錦上添花,是當之無愧的一樁美談,
既然如此,姚氏怎么可能說亡就亡了?
九娘臉色微變。
老駝背臉色陰晴不定。
二樓少女姚嶺之,更是望向那一襲白袍,那張秀麗臉龐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幽怨神色。既有發(fā)自肺腑的感恩,又有情難自禁的埋怨。
倒不是說她純粹貪生怕死而如此,而是姚氏邊軍自大泉劉氏立國起,姚家祠堂內(nèi),那些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靈位牌坊,每年都還在增加,一個個名字,都姓姚,這些戰(zhàn)死沙場的先人們,除了帶給后人慷慨赴死的勇氣,無形中也是一種壓力,姚氏之清白,容不得后世子孫有半點玷污,容不得什么白玉微瑕。
這是人之常情。
姚氏子弟可以死,姚家聲譽不可損,否則有何顏面去面對列祖列宗?
悲壯且可敬。
三皇子劉茂的兩次問話,陳平安都沒有理會。
劉茂
拳頭太硬,罰酒好喝
神人擂鼓式的精髓,就在于兩拳之間的罡氣牽引,如天空上的日落月升,世人的生老病死,規(guī)矩極大,必然而至。
躋身第五境的陳平安,經(jīng)過藕花福地的牯牛山一戰(zhàn),已經(jīng)能夠做到魂魄分離,一分為三,可惜只能堅持一口氣的光陰,不過配合很不講道理的神人擂鼓式,只要遞出一拳就足夠,就顯得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