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韓世忠,終究是要臉面的!”
已經(jīng)落到頭頂?shù)撵o塞騎兵都統(tǒng)制,愣是讓韓世忠拒絕了,需要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勇氣,韓世忠的選擇,著實令人驚訝。
“你說韓世忠要臉面,你就不要了?”趙桓笑著問身邊的朱拱之,老太監(jiān)連忙賠笑,“官家,奴婢都是官家的,還要臉面干什么?”
趙桓無話可說,他就不該對一個宦官的操守抱有任何的幻想。
至于韓世忠,到底還是有名將的操守,痞是痞了點,但英雄豪氣還是在的,要連這點東西都沒有,他也不配成為一代名將了。
其實在趙桓看來,現(xiàn)在也不具備籌建靜塞騎兵的條件,但是正如韓世忠說得那樣,籌建一支強大的預(yù)備隊,并且做好出城作戰(zhàn)的準(zhǔn)備,卻是很有必要的。
正好從牟駝崗弄回來兩萬多匹馬,趙佶的本事向來不值得信任,扣掉老弱,去掉馱馬,再減去騾子……剩下的馬匹只有一萬出頭,基本打了個對折。
不過這也不算少了,撥出一半,給韓世忠籌建騎兵。
另外趙桓又下令打開府庫,給騎兵足夠的鎧甲兵器,先武裝起來。
還是那句話,大宋這么多年,家底兒還是有的。
包括軍餉在內(nèi),全都不缺。
且不說戶部留下的三百萬歲幣,就連童貫的家產(chǎn),還有拆毀艮岳所得,都沒有花光。
趙桓并沒有搞克扣,相反,他給的軍餉算是非常豐厚了,哪怕臨時招募的民夫,趙桓也按照每月一千文發(fā)。
而且作為剛剛登基的新君,趙桓額外獎勵一個月俸祿,還給每人賞了一匹布。
注意啊,這都是打底的,你要是有官職在身,或者參與作戰(zhàn),都會增加。尤其是立功之后,更是以金銀這些硬通貨充當(dāng)賞賜。
趙桓的信用十分堅挺。
可即便如此,眼下的開支也不過是三十多萬兩(匹)而已。
趙桓真的有點想不通,歷史上的“自己”,是怎么折騰亡國的?
咄咄怪事,咄咄怪事啊!
還沒等趙桓思索出結(jié)論,戰(zhàn)斗的號角再一次響起,金人又發(fā)動進(jìn)攻了……
這一次的重點不是宣澤門,而是通津門和景陽門。
發(fā)動攻擊的金人全都背著麻包,他們發(fā)足奔跑,沖到了護(hù)城河前,紛紛把麻包里的沙土倒在河里,然后掉頭就跑。
天可憐見,李綱終于對了一次。
他是這么思考的,北面防守嚴(yán)密,金人不會這么頭鐵,西南的宣澤門已經(jīng)打過一次了,金人總不會攻打南熏門吧?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東邊了。
很難猜嗎?
反正李相公覺得有點難,費了好大力氣才猜對。
可問題是他猜對了金人,卻猜不對宋軍了。
明明上來填土渡河,怎么還無動于衷???
“李相公,咱們開封護(hù)城河五丈九尺寬,放在夏秋,想要填土過河,絕不是容易的事情。現(xiàn)在雖然是正月,水量不足,但是金人也沒法填出太寬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