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菲尼克斯一聲令下,這支前往貝桑松的隊伍又再一次踏上了北返的路途……
當這支從桑蒂亞城出發(fā)的隊伍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時,另一支規(guī)模更加龐大的隊伍則已經(jīng)離開桑蒂亞城,朝南邊駐守著數(shù)千倫巴第士兵的堅固堡壘一步步挺進……
…………
十二月第一個禮拜三,正午時分,艷陽高照。
相比于北方的冰天雪地,位于歐陸南方的倫巴第此時卻暖和了許多。
連接桑蒂亞城于與拉瓦提之間的商道上,一支長約數(shù)英里的隊伍猶如長龍般緩慢移動,穿梭在低矮的丘陵和廣袤的平原之間。
隊伍最前方由清一色身著輕甲、手持短矛、背負蒙皮圓盾、頭戴半盔的步兵領頭。他們四人成行,十人成列,以一個中隊為單位,踏著沉穩(wěn)的步伐沿著商道一路南下。
緊跟在輕甲步兵身后的為弓弩連隊。作為“遠程”打擊力量,不少人除了配備一把橡木單弓外,還額外攜帶了一把威力更加強勁的弓弩,裝滿箭矢的箭筒斜背在身后,腰間的長劍和短刀也一樣不少。
作為威爾斯軍團的戰(zhàn)力擔當,弓弩連隊身后的重甲步兵連隊格外吸引路邊行人的眼球。他們這一身裝備足以用“豪華”二字來形容。精鐵打造的桶盔帶有護鼻,一整套全身板鏈甲再配上胸甲、肩甲,讓這些身形高大、戰(zhàn)力彪悍的家伙足足比其他士兵高出一個頭,多出半個身子。他們手中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門,斧錘鏈珈、長柄闊劍幾乎成了這些家伙的標配。大步踏在滿是泥土的大道上,揚起的漫天塵土讓這群在戰(zhàn)場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精甲勇士仿若來自地獄的魔鬼。
往重甲步兵連隊身后看去,威爾斯軍團擲彈兵連隊由連隊長羅格領頭,連隊副長史密斯在隊尾壓陣。一行上百人駕著戰(zhàn)車小心翼翼地護著中間馬車上的數(shù)十箱炸彈。
騎兵連隊以及隸屬于中軍指揮營帳以及亞特個人的監(jiān)察隊、中軍吏員和伯爵衛(wèi)隊的一百多人緊隨其后。
作為亞特手下的第二戰(zhàn)力,南疆守備軍團所屬的蒂涅茨連隊和安德馬特堡連隊在沃爾與安塔亞斯男爵的帶領下跟在第一分團各部身后。
往后便是戰(zhàn)力稍弱的威爾斯軍團預備團,由隊伍前列騎馬的預備團團長奧博特帶領,副長班森居中。除了奧博特從湖泊地帶來的部分人馬外,隊伍里還有數(shù)百宣誓效忠亞特的倫巴第青壯降兵。
這些倫巴第降兵在歸降亞特后先后參與了大大小小多次征戰(zhàn),收獲頗豐。慢慢地,這些家伙打仗變得越來越積極,早已忘記自己此前的身份,成為預備團里不可忽視的一股戰(zhàn)力。
預備團身后是大衛(wèi)率領的宮廷禁衛(wèi)軍團連隊和納多德男爵手下的千余普羅旺斯青壯農(nóng)兵。
跟在最后面的則是非作戰(zhàn)部隊。包括威爾斯軍團輜重部的一百多名輜兵與數(shù)百隨軍勞役、雜兵和隨從。他們押送著此次大軍南下不可或缺的糧草輜重和軍資器械。由于南征大軍光是作戰(zhàn)部隊便已超過三千,因此這次攜帶的物資與往常相比翻了一倍。
為了保證糧草物資的安全,其中一個戰(zhàn)兵中隊在隊尾殿后,驅趕那些試圖靠近的地痞流民。
墜在南下軍隊尾部的便是那些隨軍移動的商販妓女和雜耍藝人,甚至還有不少流民乞丐也混跡其中,嘗試在大軍南下之際混口飯吃。
從遠處的山坡望去,穿梭在隊伍中間的騎兵不停地移動,傳達著中軍的各項命令。
在距離大部隊前后左右大概十英里和五英里的地方,三人一組負責哨探的騎兵作為軍團的眼睛和外圍的兩道防線,不停地沿著丘陵平原四處巡哨,嚴防倫巴第探子摸清南征大軍的動向。
騎兵連隊則派出一個中隊的人馬,在連隊副長賈法爾的帶領下前出三十英里,為大軍領路。
…………
“……老爺,我們的隊伍從頭到尾根本望不到頭,看上去可真是氣派!”
騎馬跟在亞特身邊落后半個馬頭的侍衛(wèi)官羅恩回望了一眼不斷翻過剛才經(jīng)過那處緩坡丘陵的行軍隊伍,忍不住感慨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