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古應該是讀過前秦苻堅的故事,但可能只讀了個開頭就直接上手實操了,否則他一定會對自己用武力湊起來的阻卜汗國有一個全新的理解,不會這么沉不住氣,在剛剛統(tǒng)一草原沒多久后就直接南下。
想當年,苻堅大帝重用王猛、權翼、鄧羌等漢臣,對慕容垂、乞伏國仁、姚萇、呂光等鮮卑、羌族、氐族貴族玩讓利,讓他們居于樞要位置,掌控兵權。
作用是有的,在這些人的支持和輔佐下,苻堅革除了暴政,提出“黎元應撫,夷狄應和”的政治主張,鼓勵農(nóng)耕、興修水利、辦立官學,提倡教育,優(yōu)容投降和歸順的異族。十余年后,前秦在他的手中變得極其強大,百姓豐樂,資仗如山,強兵百萬,北方出現(xiàn)了一片承平的景象,統(tǒng)一之勢已顯。
這里要說個題外話,雖然現(xiàn)版本的t0是云南和河北,但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一直到隋唐時代,甘肅才是巔峰賽第一。
那時候的甘肅,真的是上分如喝水。
因為以上有名字的風云人物,除了王猛和慕容垂之外,無一例外全部祖籍甘肅。
再具體一點,可以精確到現(xiàn)在的天水市秦安縣。
秦安縣這塊地方指定是有點說法的,因為前秦苻家、前涼張家、后涼呂家、包括后面的唐朝李家,全部都出自這里。
沒錯,就是那個被稱為天可汗的李世民。
隴西成紀,不養(yǎng)閑人。
言歸正傳,苻堅的本意是將心比心,以誠換誠。但我們知道,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用武力團結在一起的人,終究會因為武力的缺失而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淝水一戰(zhàn),成就了北府軍的赫赫威名和東晉謝家的千古聲望,投鞭斷流的意氣風發(fā)也變成了草木皆兵的窮途末路。
當初說好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慕容垂、乞伏國仁、呂光,全部都趁著他兵敗勢弱之際插了兄弟兩刀,原地造反開啟了新一輪的吃雞大賽。跟當初的大周朝廷兵敗幽州后,六大節(jié)度使割據(jù)自立不能說毫無關系,只能說一模一樣。
苻堅本人更是被好兄弟姚萇熱心幫忙、手動去世。
由此可見,政治選擇其實跟情義輕重、民族區(qū)別、宗教異同、何種文明并沒有多大關系,那些都只是借口和理由。權力和利益才是最原始的驅動力。
如果情義有用的話,李淵就不會入主長安了,楊廣可是他的的親表弟,獨孤伽羅更是他的親小姨,大概率小時候還抱過他呢!
如果宗教有用的話,中東就不會天天大亂斗了,歐洲應該是基督徒的樂園,怎么還會有凡爾登絞肉機這種事情發(fā)生?
如果文明有用的話,儒家文化圈子就不會各有各的想法,彼此互相看不順眼,更不會有東亞怪物房這種說法了。
民族嘛……
詳情請參考朝鮮半島和東歐平原。
尷尬的是,眼下烏古親手締造的阻卜汗國,跟苻堅的前秦帝國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重用韓天齊等漢人,讓契丹、突厥貴族擁有兵權。
唯一的區(qū)別是苻堅在北方,他在更北方而已。
而且烏古的處境比前輩更糟糕,因為他要對付的不是偏居東南一隅的東晉,而是一統(tǒng)九州、接連西域、擁兵近百萬的大鄭。
漠北王庭發(fā)生暴亂的消息如同三月的春風一般席卷草原大地,早就對政治利益分配不滿的各部貴族聽說了這個消息后,蠢蠢欲動者何止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