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鎮(zhèn)南王世子
東風(fēng)獵紫旌,船影碧波清。
驍騎出關(guān)塞,年少從軍行。
暮云散晚照,鐵血凝丹心。
直求功與名,我輩請長纓。
——《征倭途中》鄭·嚴玉。
經(jīng)過對馬島海戰(zhàn)、平戶港之戰(zhàn)等多次大型會戰(zhàn)之后,扶桑人深刻的認識到了大鄭的強大,清楚的感受到了差距,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數(shù)量級。
扶桑最強的藤原家,傾盡全力也只能湊夠三萬多人,其他各位鄉(xiāng)長和村長就更別說了,能拉起一萬多人,就已經(jīng)是一方巨擘了。
甚至,只要你能湊夠兩千人給你打工,就可以在國會議事堂里罵首相、投反對票了。
一點也沒有夸張。
但扶桑人有一個傳統(tǒng),那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撞南墻不回頭。
如果不是胡文慶和代舉蔚不停的襲擾奈良灣,新加入戰(zhàn)場的陳洪進破滅了藤原實賴最后的希望,邵之祁的主力也已經(jīng)兵臨平安京城下的話,藤原實賴絕對會繼續(xù)選擇負隅頑抗、掙扎到底的。
其他大名的祖墳被刨,扶桑百姓苦不堪言,將近一半的國土陷入戰(zhàn)火之中,這些都不能讓他低下高傲自大的頭顱。
但如果是他自己有可能會死的話,他會立刻選擇鞠躬道歉、搖尾乞憐。
攝津之盟的簽訂,讓扶桑各地大名、武士、浪人和百姓們倍感屈辱!天皇陛下以后只能稱倭王還只是小事,為了給大鄭湊齊賠款,藤原實賴下令拼命搜刮民間的財物,分攤到每個人身上足足有一兩之多??!
一兩銀子聽著好像也不多,是吧?
可如果我們將視角代入扶桑百姓的身份,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
你跟你老婆平時出海打魚、在稻田里勞作,一年掙下來的收成里,80%都要交給武士老爺,很多時候還要為他們喂養(yǎng)戰(zhàn)馬、擦洗鎧甲、提供服務(wù)。
最后落到自己手里的所有東西加起來,能值個五兩銀子都算年景好的。
可是,這不是凈利潤,這是收入總和。你家里人這一年總得吃吧?總得穿吧?生了病總得看吧?
一年下來的收成,只夠支撐你全家勉強活著。
而現(xiàn)在,官府要你按照自己家的人頭交銀子。
也就是說,除了你跟你老婆之外,你那癱瘓在床的爹和老年癡呆的娘,還有兩個襁褓中連話都不會講的孩子全部都要交。對了,由于村子里有幾戶孤寡老人,所以你們村長要求每家每戶分攤一下,還得給他們交錢,平攤到你頭上也有個幾百文。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其實咬咬牙、勒緊褲腰帶也還能撐。
可問題是,貪官污吏不是某一個文明或者大洲的個例,自從人類的生產(chǎn)資料有了分配制度以來,這玩意兒就一直存在,從未消失過。
所以來你家征銀子和糧食的兵丁們也是要喝口水的,萬一剛好趕上飯點,你得懂點事兒,留老爺們吃頓便飯再走。
當(dāng)然了,武士老爺們不可能跟你家里人一樣吃野菜、雜糧、腌蘿卜和爛海帶,你家里那只下蛋的老母雞看著就很香,那頭小豬烤了的話應(yīng)該也不錯,哎你老婆長的好像也還看得過去啊……
你就說誰受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