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西婭的想法里,他們的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雖然莫拉卡爾未必認可。
總之,在那個秋天,辛西婭跟著他,在飄落的金色的橡樹葉中,踏足了有著“北地明珠”美譽的無冬城,成為了一名豎琴手。
與艾溫只有辛西婭這么一個學生、并傾注了全部心血與情感不同,無冬城乃至北地的豎琴手中的施法者,受過莫拉卡爾教導或指點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
他將此視為一種人才投資和組織職責——批量地傳授知識、設置挑戰(zhàn)、篩選出最有價值的頭腦,讓他們能更好地承擔維系平衡的責任。
后來與辛西婭關系頗為不錯的法師賽伊絲和術士珊德瑞爾,從道理上來說,都算是他的學生。
他會給予他們寶貴的知識、關鍵時刻的提點,以及獲得權力的機會。
而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會止步于精明務實的導師與值得栽培的下屬。
清晰、高效,缺乏溫情。
在過去,莫拉卡爾雖敬重艾溫的為人與實力,卻多少對她那種將全部情感系于單一學生身上的做法頗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那是一種低效且高風險的情感羈絆,過于私人化,顯得有些不夠?qū)I(yè)。
或許這是能活大幾百年的長生帶來的思維差異?
精靈式的,感性的古老做派。
就像是無冬城內(nèi)堅持用老手藝鍛造兵器,拒絕使用新式風爐與模具的鐵匠。
出品精美,但也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過度的保護與干預,也會讓學生失去了在真實的殘酷環(huán)境中磨練的機會。
這樣的感情更接近母親或是長姐對于孩子的關愛,而非培養(yǎng)繼任者的思路。
但有趣的是,輪到他自己,他反倒能理解艾溫了。
他會反復斟酌如何解釋一個概念能讓辛西婭更容易理解,會留意哪些任務能最大限度鍛煉她又不會讓她受挫,甚至會在她取得進步時,感受到一種純粹的欣慰。
而辛西婭也如她所言,在單方面為兩人的親密關系畫上了句號后,將全部身心投入新的身份與使命。
莫拉卡爾接受了這個現(xiàn)狀,但也只是接受。
嚴格意義上,他當時沒有答應她的條件。
好吧,這聽起來是有點無賴,但心懷期待總不是壞事。
只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辛西婭內(nèi)心的癥結——并非來源于他的阻攔,她不是不講理的人。
而是在那樣的過往之后,她無法接受來自于上位者的感情。
曾經(jīng)莫拉卡爾偽裝得很好,但他的隱瞞與最后的壓制,暴露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