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不覺得這是件好事,開始嘟囔著這世道是不是出了問題?
而變化開始在一次血食礦事件,那時候世間各大血食礦,還都是被都夷朝庭掌握在了手里。
因著一次妖鬼作祟,少爺親眼看著,礦上百余條人命,皆被填了進去,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個前天剛剛給了肚子餓的少爺一只窩頭的小女孩,于是少爺,頭一次出離的憤怒了。
他夜里仗刀,殺了當時的府衙大人,要給當時礦上還活著的人分糧分金,讓他們回家。
但無人理會,所有人都只是驚恐地看著他。
災禍來了。
當時這礦上被他救了下來的人,在都夷大軍的掩殺之下,一個活口未留。
少爺誰也沒能救下,自己反而開始陷入了無休止的刺殺之中。
當時的都夷朝庭,可比現(xiàn)在大得多,各路高手,盡在其手,將這膽大包天的江湖匪類,懸榜通緝。
于是這位少爺人生的第二階段開始,他面對著無數(shù)朝庭高手的追殺,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險死還生,但又因為膽大心細,又結交了無數(shù)江湖朋友,非但未死,反而漸漸起了勢。
歷經(jīng)無數(shù)生死磨難,這身本事,倒開始漸漸變得出類拔萃了起來。
他非但沒在都夷朝庭的追殺中死掉,反而開始漸漸招收了一大幫子江湖異人,占山惡匪,與其稱兄論道,成了自己的江湖勢力。
甚至在最鼎盛時,號稱天地南北,七十二舵總舵主。
后來因為怎么數(shù)都排不上七十二舵這個數(shù),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所以這個名號在江湖里也始終叫不響。
而當時都夷朝庭的鎮(zhèn)祟府里,懸賞他時,外號最好聽的也只是插翅虎,劉麻子啥的。
當時的少爺開始意識到,江湖人物,難成大器,早晚死路一條,于是他閉關一天半,再出關時,決定創(chuàng)建道統(tǒng),自號大賢良師,救苦救難。
以前是以逃避追殺為主,后來卻是以拯救黎民為任,如此一來,勢頭竟是漸漸起來,反而一度超過了那以江湖人為友的時候。
也是在那時,就連大羅法教的人,都在一次福會中前來拜會,他們看著那煮米熬粥的符水,看著那暗中記了府衙糧倉位置的鎮(zhèn)妖符篆,認為大賢良師,果有真法力,非凡俗人物。
說來也是可笑,身為都夷護國法教,倒是與天下第一大逆匪頭子,成了朋友。
但勢已起,是奪天下,還是占山為王?
少爺一時間沒有想好,只是時常覺得不踏實,不像年輕時那樣經(jīng)常愛笑愛胡鬧了,反而日夜沉默,而這一階段的轉變,則是從都夷皇族親自出手對付他開始。
因著大賢良師,名號越來越響,已經(jīng)威脅到了都夷皇室的安穩(wěn),于是,都夷請動了十二鬼壇之力,降下災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