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很想,聽你細說說這位前輩的事情!”
三個階段
“所以,這確實是一個只對殺皇帝感興趣,卻對自己做皇帝不感興趣的人?”
這一晚,胡麻歇在了莊子里,飲酒十壇,也頭一次如此清楚的了解到了老君眉的過往。
當然,這也與不食牛大師兄對自己的態(tài)度有了改觀有關(guān)。
在此之前,不論是這位大師兄,還是不食牛的其他人,都不會如此詳細的跟自己說太多大賢良師的事情。
便是說起來,也都是統(tǒng)一的說辭,無非是生出時漫天紅光,長成時慈悲為懷,大義凜然,后得神授天書,種種與眾不同之類的話,上下皆有一種為尊者誨的心理。
這種心理在這個世道極為普遍,不食牛固然皆屬異類,但也免不掉這個習(xí)慣。
而通過這種意識再描述出來的大賢良師,自然就會顯得不真實,也更讓人猜摸不透。
可這一次,那位不食牛的大師兄,卻連這位大賢良師年輕時被人攆得像狗一樣亂跑,以及跑江湖時身上沒了銀錢,去別人田里偷地瓜,闖出了許多名號,后來又全當成了黑歷史給抹掉之類的話都說了出來。
胡麻心里也明白,如今自己了解到的大賢良師,才是真的他。
或者說,是老君眉。
大賢良師只是老君眉的一個大號,江湖上還有他多少小號呢!
其中一個居然號稱什么踏月留香的賊,關(guān)鍵誰家楚留香會夜里去偷人剩飯吃?
而在第二天一早,從莊子里離開,重新啟程的時候,胡麻心里也在琢磨起了這位代號老君眉的人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中,三個不同的階段。
想象著這個人經(jīng)歷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
其第一階段,便是富家少爺,自打出生開始,便與眾不同,三歲說話,識文,生來便有許多奇思妙想。
家中請來的私塾先生教的圣人言行,一概不學(xué),字也不練,只是對這個世界各處奇聞,生出了諸多想法,仗著家底頗豐,四處習(xí)武求師,逍遙自在。
十三歲時,家里便已管不住他,雖然那時一身本事未成,便已迫不及待,跑了出來,闖蕩江湖,增加見識。
闖蕩江湖那段時日,日子也是苦的,自不如在家里舒服,但不食牛大師兄想來,卻覺得那段時日跟著少爺在外闖蕩,身上雖然經(jīng)常沒有銀子,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卻是快活的。
四下拜師,殺妖除匪,本事漸漸漲了,也開始在這江湖上,遇著了很多好朋友,切磋進益。
但也在他這本事漸漸成了的時候,他也開始向第二個階段轉(zhuǎn)變,原因是因為救人。
少爺天生喜歡救人,喜歡別人感恩戴德的模樣,也覺得最好的席面,就是幫村子里除了妖鬼,斬了惡匪之后,人家將寨子里的好吃食,大方端上來的時候,哪怕只是些咸肉腌蛋。
但這樣的事,做一件新鮮,做兩件好玩,甚至還會主動去尋找。
可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發(fā)現(xiàn)這等不平事,遍目所及,都是妖鬼食人時,他煩了。
開始不覺得這是件好事,開始嘟囔著這世道是不是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