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講述唐明皇寵幸楊貴妃,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在長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觀賞霓裳羽衣舞。
忽報安祿山叛亂,明皇、楊妃倉皇出逃。
至馬嵬驛,軍士嘩變,逼明皇賜楊妃縊死。
亂后,明皇退為太上皇,日日哭祭楊妃畫像。
一夕夢與楊妃團(tuán)聚,被夜雨驚醒。
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悶。
該劇被譽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
其巧妙的情節(jié)設(shè)計,讓戲劇沖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辭,也使之具有很強(qiáng)的抒情性和韻味,成為元代歷史劇的佼佼者。
而幸月宮的文辭則更勝一籌,再加上宮廷樂師操刀,在音律上也比梧桐雨更加成熟。
這畢竟是要經(jīng)常唱給皇族聽的。
然而,幸月宮卻是妥妥的喜劇。
充滿了尋仙問道、趣聞軼事的浪漫主義色彩。
和梧桐雨放在一起,簡直就是人生悲喜的兩個對立面。
錢宸上午唱了楔子和第一折。
下午唱了兩折。
晚上唱了一折。
用一天的時間把整個劇目唱完。
幸月宮和梧桐雨差不多,都保留了元雜劇“四折一楔子”的劇本結(jié)構(gòu)。
主要出場人物有唐明皇、道士羅公遠(yuǎn),兩個人的部分,錢宸全部給唱出來了。
另外還有以唐明皇口吻做的旁白。
錢宸這排練,做的非常到位。
他參加戲曲晚會,唱的是第三折幸月宮霓裳。
講的是他在道士的帶領(lǐng)下,看到了嫦娥和一眾仙子在月宮的舞蹈。
晚上唱完之后,他又把這一折重新唱了一遍。
排練完美結(jié)束。
三天的時間都沒花到。
戲曲界的同行們意猶未盡,又極力挽留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