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見了么,匈奴人讓朕花錢買個平安,否則就要南下進犯我大漢邊境。”
“誰來給朕說說,這個平安應不應該買?!?/p>
劉徹看向殿內群臣,等著他們的答案。
“陛下,臣認為這不是花錢買平安?!?/p>
狄山又一次站了出來,促成這次和親似乎成了他畢生的心愿。
“陛下,和親之策自高祖皇帝時就已經在用,文景二帝時期,雖然匈奴有過進犯,但是造成的損失并不是很大,
百姓生活富足,國庫充盈,太倉中糧食已經多的堆不下,天下財富之多,串錢的繩子都腐爛了,足以見得和親的好處?!?/p>
狄山越說越激動,他出生于漢文帝時期,長大在漢景帝帝時期,任職在漢武帝時期,也算是橫跨三代皇帝,
每次見到大軍出征,他就會懷念文景二帝時期的和平,
如今有機會,他一定要促成和親。
“陛下,臣人微言輕,陛下難以決斷的話,不妨再問問丞相的意見。”
丞相作為以前的百官之首,在官員中地位還是十分重要的,
劉徹繼位以來不斷剝奪丞相的權力,衛(wèi)青才是實質上的百官之首,
但公孫弘依然是一眾文官中的領袖人物,他的意見依然有影響力。
感受到劉徹和眾人的目光,公孫弘站起身,“陛下,臣以為現在更適合用和親之策。”
自從當上丞相之后,公孫弘一直記得自己是如何上位的。
在他之前,大漢的丞相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貴族,
或者是開國功臣,或者是功臣之后,還有一些其他的有爵位在身的人,
公孫弘是唯一一個出身貧寒的人,七十歲才當上丞相,他清楚自己的身份,沒有什么原則,
就算是私下和同僚商議好的事情,當他發(fā)現不符合劉徹的想法時,他可以改變自己的主見和立場,去迎合劉徹。
這次,他想做一點改變,
心中的火焰熊熊燃燒,公孫弘眼中放光。
“如果陛下覺得匈奴人索要的東西太多,咱們可以再談,斷然拒絕的話,匈奴人走投無路之下必然南下劫掠?!?/p>
“望陛下以百姓為重,不可意氣用事?!?/p>
你個老家伙,忘了朕為什么提拔你么?
劉徹有些生氣,這個公孫弘這一年來挺懂事的,怎么現在開始不聽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