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孔子后人當中,孔臧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人物,半個話事人。
陸鳴聽說他舉薦了幾個孔氏族人在官府中任職,按照級別來說,正好應該歸吏部管理。
當然,不排除他說這些話是真的大公無私,但客觀上,吏部制度確實損害了他的利益。
他還挺聰明,推崇察舉制的時候,沒忘了把劉徹也吹捧一番。
有他帶頭,立即就有其他官員跟上。
”陛下,如今察舉制運行得很好,大漢日益富強,天下安定,何必要貿然改變呢?”
“陛下,若是覺得舉薦出來的賢才不夠好,可以改變舉薦標準,對舉薦出來的賢才嚴格考核。
貿然改變察舉,恐怕會引得天下動蕩?!?/p>
……
一個個說的義正辭嚴。
劉徹心中一直冷笑,如果陸鳴提出來的是九品中正制,這些人背地里都要給陸鳴磕一個吧。
察舉制下,背景和家世不是明面規(guī)則,他們所舉薦的人選,還要在孝行和才能方面超出他人,才能被舉薦為官。
九品中正制下,出身成了明面上的評價標準,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出身決定前途。
如果今天陸鳴提出的是九品中正制,他們還會在乎改變是否突然么?
他們不會,因為他們都是受益者,他們只會爭論自己的家世屬于幾品。
世家大族,呵呵…
這一次,朕就不給你們形成門閥的機會了,至于五姓七望,那又是什么東西。
“陛下,若是設置吏部,由其統(tǒng)一進行中下層官員的任免與考核,被考核者又從何而來?”
誰都沒想到,汲黯會突然問出這樣一個問題。
聽起來沒有意義,實際上卻直指問題關鍵。
察舉制下,被舉薦者要么是被人推薦到舉薦人眼前的,要么是舉薦者自己去尋找的。
要是換成吏部管理,這些人又該從哪來呢?
如果還是一樣的途徑,吏部的設置真的能發(fā)揮那么多作用么?
汲黯很清楚,不管是衛(wèi)青和陸鳴,還是太??钻暗热耍加幸粋€問題沒有明說。
雙方都在克制,說出來就等于撕破臉了,誰臉上都不好看。
設置吏部的好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與各級官員和世家大族爭奪官員任免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