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行事,依據(jù)六條問事,六條者,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三條,兩千石……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p>
陸鳴不記得歷史上的刺史依據(jù)什么辦事,但是這不重要,給劉徹一個思路,他自己就能補全其他內(nèi)容。
大殿內(nèi)眾人一聽,天下的太守這回是倒了霉了,全都受到馮京的牽連,
所謂“六條問事”,除了第一條針對豪強大族之外,其他的全都是針對太守的措施,明晃晃的帶著兩千石這個名頭。
陸鳴感覺這一幕有點熟悉,都是一人犯錯,大家跟著遭殃,
對于大漢現(xiàn)在和以后的太守們來說,今天都是沉重的一天,堪比后世不知知網(wǎng)而引發(fā)的天臨元年,可以稱作馮京元年。
哪怕馮京被砍頭,也逃不掉這個罵名,不會有人一直罵他,但一直會有人罵他。
大漢現(xiàn)在有近百個郡,以后只會更多,這些郡的太守都會牢記馮京的大名,是這小子把刺史引來的。
“諸位大臣覺得此策如何,有什么意見都可以提出來。”
劉徹目光掃過大殿內(nèi)群臣,掃過陸鳴時,還微微挑眉示意,目光中有些得意。
“陛下,滎陽縣令周風(fēng)自盡前曾痛斥太守馮京以勢壓人,逼迫他與其同流合污,他不敢不從,
臣認為可賦予各地縣令檢舉揭發(fā)之權(quán),可直接上書朝廷,舉報郡守的不法行為,一旦查實后可對縣令進行嘉獎。”
陸鳴知道,周風(fēng)的話半真半假,但縣令作為下級,確實不好對自己的上級有所違背,
賦予其檢舉揭發(fā)之權(quán),可以給他們另一種選擇。
不管怎么選,以后別再腆著臉說自己身不由己,朝廷給你機會了,你自己不中用還能怪誰。
劉徹點點頭,這個好,
“其他人還有什么建議么?”
大殿內(nèi)群臣一番探討,各自給出自己的建議。
陸鳴沒有再參與,他本想把清朝的密折制度提出來,但仔細一想沒多大用。
做為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quán)的巔峰王朝,清朝的密折制度自然有其作用,但對于防止貪腐并沒有什么用,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清朝的貪腐是普遍行為,密折制度攔不住的。
一番探討后,刺史制度又被完善了一些,
劉徹很滿意,“此事交由御史大夫和尚書令共同執(zhí)行,盡快選任出十三名刺史,派往各地進行監(jiān)察?!?/p>
張湯和李蔡欣然領(lǐng)命。
“陛下,黃河中發(fā)現(xiàn)的古鼎還未曾處置,不如今天一并安排。”
總拖著也不是回事,衛(wèi)青都有些著急了,
挖出來的究竟是個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