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雇傭期限是十年,他們助人為樂的熱情無法對一個婢女持續(xù)十年。
“反觀大漢賣身為奴的這些人,一旦簽署賣身契后,連同后代都要為奴為婢。
他們欠了多少錢,為債主勞作一年還不起,勞作十年還還不起么?!?/p>
朝堂上鴉雀無聲,他們都是奴婢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早就習(xí)以為常。
“倭島來的婢女是種嘗試,看看大漢的有錢人們能否接受雇傭契。
事實證明,他們是能接受的。既然能接受與倭島婢女簽訂雇傭契,為何不能和大漢的奴婢簽訂雇傭契?
為何就要讓大漢百姓一輩子為奴為婢,為何不給他們重為庶民的機會?
這符合儒學(xué)中的仁義之道么?”
西漢的奴婢問題非常嚴(yán)重,其他朝代也不是沒有,但能比西漢嚴(yán)重的估計也就只有東漢。
大宋有各種問題,但是在這方面做的不錯,推行雇傭契約,大大減少了奴婢數(shù)量。
大宋都能推行,大漢憑什么不行。
此時已經(jīng)沒人再去關(guān)注醉仙居的問題,陸鳴說的事情太大,吸引了所有注意。
策略二,站上道德制高點。
朝堂上,儒家占據(jù)正統(tǒng)地位,自然要把儒家拉過來。
什么,你不想讓奴婢們重新成為庶民,你配說自己是儒家弟子么,你配談仁義道德么?
“況且,劉陵是交了稅的,足足三成的重稅,醉仙居也同樣繳納三成的賦稅。
我和陽信長公主合作的產(chǎn)業(yè)雖然都很賺錢,但交的稅同樣比其他商人都多。
多給朝廷繳納賦稅,讓朝廷有底氣減免百姓的賦稅,這是實實在在的仁義,比空口白話強得多?!?/p>
陸鳴搬出陽信公主,搬出自己繳納三成賦稅的事實,繼續(xù)占據(jù)道德制高點。
朝堂上氣氛有些詭異,大臣們的目光在陳橋、劉徹、陸鳴、衛(wèi)青幾人身上看來看去。
沒想到啊,陛下竟然也參與其中,收了富民侯和劉陵的稅不就等于為他們站臺了么。
還有陽信公主在,隆慮侯確定要和長公主碰一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