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考的特別好,自然會有人懷疑。
哪怕用了糊名法,哪怕用了謄錄法,會懷疑的人依然會懷疑有問題。
他們也有懷疑的理由,畢竟你是我的學生,也曾和董仲舒學習過。
但你要記住,唯庸者無咎無譽,不必在意那些雜音?!?/p>
又一次上朝的時候,朝堂上確定了第一次科舉考試的具體流程。
沒有完全按照明清時期的成熟制度進行,大漢目前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真要是從每個縣開始考試,一層層向上考,公平性能不能保證另說,大漢也沒有那么多讀書人。
大漢的官學目前只有兩級,地方各郡的郡國學,上一級就是中央的太學。
科舉也分為兩級進行,先是郡國級考試,通過者會參與下一級的會試,最后則是殿試,一共三級。
造紙術和印刷術出現(xiàn)的時間尚短,知識的壟斷才剛剛被打破不久,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讀書人的數(shù)量才會迎來爆發(fā)。
“陛下,經過我多日冥思苦想,科舉考試中還應該增加一項措施,此舉可以大大增加舞弊的難度,有效維持科舉的公平和權威。”
竇桑林等人現(xiàn)在一聽到這個話題頭皮都發(fā)麻。
至于么,第一次科舉考試啊,不成熟的好不好。
但富民侯搞的這些防作弊措施也太成熟了,糊名法和謄錄法幾乎絕了他們攀關系的心思。
董仲舒和孔安國門前的馬車減少很多,基本恢復成了以前的樣子。
當然,和劉徹的敲打也有很大關系,誰也不想在這個關頭硬剛劉徹。
“陛下,此法名為鎖院,乃是為了隔離與保密。
建立貢院作為考試場地,由陛下確定考試范圍后,所有主考官和閱卷官立即進入貢院,貼上封條內外隔絕。
考試結束,閱卷完成之前,任何人不得出入,所需生活物資統(tǒng)一配送,也要嚴格檢查。
考官根據(jù)陛下確定的范圍出具試題后,由印刷工匠們直接在院內刻版印刷,印刷完畢,立即銷毀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