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司馬遷的記載,
劉建怨恨的不止是劉仟,同樣包括劉安。
按照朝廷制度,諸侯王可以分封子弟為諸侯,嫡子劉仟歸為淮南國太子,受到萬般寵愛,
長子劉不害不僅沒有得到分封,時常還受到各種輕視。
劉安的偏心程度之大,足以支撐起一本后悔流的小說。
可惜劉不害和劉建父子倆都沒有主角的命,
沒機會讓劉安哭著認錯。
劉徹面無表情,“淮南王,你只說劉陵驕橫,劉仟是不是也被你寵壞了?!?/p>
他走到劉建身旁,“今天諸侯王們都在,有什么委屈你都說出來。”
在來的路上,劉建已經明白自己的價值。
陛下不遠千里,專門派人把他從淮南國接到長安來,不會是要為他主持公道。
咬死劉仟,甚至是咬死他的祖父淮南王,才是他的價值所在。
在他最初的設想中,告發(fā)太子劉仟后,由他父親擔任淮南國太子,以后他就是順理成章的淮南王繼任者。
在見識到陛下的手段后,他明白大勢已去。
朝廷必然是已經收到了某些消息,才會準備對淮南國動手。
朝廷的消息之精準,已經超乎他的想象。
能夠相隔千里就知道他想要扳倒劉仟的想法,還知道他多次被劉仟囚禁拷打。
還有什么是陛下不知道的么。
淮南國要完了,他們父子沒享受到多少好處,完全沒必要給劉安和劉仟陪葬。
劉建聲淚俱下地講述,這些年來他們父子倆在淮南國受了多少委屈。
諸侯王們對這些內容并不感興趣,或者說,在他們自己的封國內多少也存在這種情況。
孩子多了,總是難以保證能夠一碗水端平。
何況又牽扯到嫡庶之分。
這些諸侯王能站在這里,就是靠著嫡庶之分的保護,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
誰會去在乎一個庶子的感受呢。
不單是這些諸侯王如此,嫡庶之分在以后的王朝中都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