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風把富民侯吹來了?”
董仲舒說話時有點埋怨,作為副院長,陸鳴就沒來過幾回,不是去忙這個,就是去忙那個,
所有事務(wù)都丟給了他和孔安國兩人負責。
聽出來了他的陰陽怪氣,陸鳴沒好意思反駁,誰讓他理虧呢,這段時間確實當了個甩手掌柜,
“這不是有大事要找二位商議么,除了你們兩位大儒,我覺得世上其他儒者都解決不了我的問題?!?/p>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明知道陸鳴在給自己戴高帽,董仲舒和孔安國還是有些得意,
恭維的話也要分誰說,
普通路人的恭維和富民侯的恭維,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
“不知是何等大事?”
“倭島需要儒學,我想要點儒家典籍送過去,最好還能有儒家弟子一起過去?!?/p>
一句話,讓兩個老男人當場精神煥發(fā),
“富民侯這是找對人了,這個問題我一定能幫你解決,”兩人說著一樣的話語。
董仲舒和孔安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幾分敵意,
同為儒家,兩人的理念也是有差別的,如此關(guān)頭,無法謙虛禮讓了。
倭島不算什么,但是這件事背后代表的意義讓他們不敢忽視,
除了倭島之外,朝廷還要開展香料貿(mào)易,以后的海外之行一定會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治下的海外蠻夷會越來越多,
這些人都是教化的對象,是儒學潛在的學習者,大漢輸出哪個學派的儒學就成了首先要選擇的問題。
誰的學派被選上,誰就能掌握這些人,也就掌握了一部分話語權(quán),
即便他們兩個老家伙等不到那天,他們的學問卻可以廣泛的傳播下去,立德立功立言,讓他們能不朽于世。
“兩位聽我說完,”
陸鳴話鋒一轉(zhuǎn),“我覺得公羊?qū)W不適合!”
董仲舒臉色一變,壞了,這是沖我來的。
孔安國反而沒多大反應(yīng),他的主要思想并不來自《公羊傳》,如今還有古文經(jīng)書在手,不太在意公羊和谷梁之爭。
“富民侯這是何意?”
平靜片刻后,董仲舒開口問道,
他相信陸鳴特意過來一趟,不是為了說這句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