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糊名和謄錄,名門世家子弟的名字和筆跡赤裸裸的展現(xiàn)在考官眼前,哪有什么公平可言。
武則天改革科舉后,寒門子弟通過科舉入仕的比例只在百分之二十左右,武則天之前更是低得可憐。
宋朝時期,寒門子弟通過科舉入仕的比例將近百分之五十,提高非常明顯。
“也就是說,最開始的科舉不糊名,也不謄錄,那李二還能說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他可真心大?!?/p>
劉小豬順勢鄙視了一下李二鳳,“還得讓一個女人來推動科舉進步,竟然還能謚號文皇帝。”
劉徹有點酸,他謚號武帝,李世民謚號文帝,那些沒良心的儒生,忘了是他罷黜百家的么?
他自己覺得孝武皇帝的謚號不錯,畢竟自己的爺爺是孝文皇帝,不好和爺爺爭,但后世的儒生對他這個武皇帝可不怎么友好,
尤其是大慫的文人,不僅愛批評他窮兵黜武,連衛(wèi)青和霍去病也沒放過。
負心多是讀書人,果真是金玉良言,
朕可以不在乎,覺得武皇帝更好,但你們不能不懂事啊,沒有朕罷黜百家,你們?nèi)寮夷苡心菢拥牡匚幻矗?/p>
一群狼心狗肺的家伙!
人還是要多讀點書,免得上了知識分子的當,這個階層容易出壞東西。
“武則天能登上皇位,確實有兩把刷子,可惜也就那兩把刷子?!?/p>
晚年能被人搞政變,被武力趕下皇位,掌控力這么差,劉徹不能給她更高的評價。
“武則天是怎么改革的?”
“李治臨時性搞過殿試,皇帝在大殿上親自給考生考試,武則天將其制度化,以后歷朝都在沿用。”
以往的科舉,考試過程中皇帝和考生不見面,沒什么關系,殿試是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舉,
天地君親師的排序不是擺設,考生們名義上都成了天子門生,無形中拉近了關系。
“她還開創(chuàng)了武舉,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郭子儀就是通過武舉當官的,足以說明這個制度的價值。”
對于大唐來說,哪怕武舉制度只篩選出一個郭子儀,其他的都是飯桶,武舉制度也絕對有足夠的價值。
劉徹拿起筆,簡單記錄下來,
“這兩個辦法都不錯,朕得記下來,以后也用上?!?/p>
“還有就是考試內(nèi)容的比重,要是考察背誦默寫的內(nèi)容多,世家大族的子弟就會占據(jù)優(yōu)勢,要是考察個人文采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寒門子弟也能憑借才華脫穎而出,
雖然效果有限,但能讓寒門弟子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已經(jīng)很不容易?!?/p>
劉徹繼續(xù)在小本本上寫寫畫畫,“都得記下來,細細思量?!?/p>
至于其他的,控制出題者,控制考官等辦法,后世的考試還在沿用,
比如公務員考試中的面試,考官都不知道自己會去哪個考場,全場還要去掉一個最低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出現(xiàn)超過九十分的考生還要像上級報告情況。
當前廷尉府的選官考試還比較粗糙,卻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但是對考生來說,連續(xù)三個時辰的考試,多少有點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