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說出口的時候,劉徹就沒準備被人拒絕。
“要,當然得要。”
誰也沒想到,率先開口的竟然是樂安侯,三分之一的丞相,尚書令李蔡。
今天的話題由不得李蔡沉默,他的兄長還在倭島駐扎,每天不是抓倭奴就是監(jiān)督倭奴干活,
要是大漢不需要海外的金銀礦了,他兄長這么長時間的努力算什么,還怎么有機會封侯?
“陛下,以倭島為例,山一樣多的金銀怎么能不要,不要豈不是便宜了旁人。
如今知道倭島位置的人越來越多,知道金銀礦位置的人也同樣多,要是朝廷不再開采金銀,別人會忍住不去開采么?
臣認為不會,他們會開采出金銀,然后拿到大漢使用,原本應該是朝廷的金銀,卻落到別人手中,豈不可惜。
最重要的是,大量金銀要是落到某些野心勃勃的人手中,他們用此招兵買馬,容易危害天下安定?!?/p>
李蔡一上來就直接開大,指出兩個極為現(xiàn)實的問題。
以前沒人知道的時候自然無所謂,現(xiàn)在光是去過兩大金銀產(chǎn)地的大漢將士就有上萬人之多,隨著駐扎海外軍隊來回輪換,這個人數(shù)只會越來越多。
礦山位置想要保密是不可能的,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絕無保密的可能,一丁點都沒有。
一旦朝廷放棄海外金銀礦,絕對有人駕著船去海外,而且很有可能是地方豪強大族聯(lián)手前去。
不管是地方豪強還是其他國家,誰拿到金銀礦對大漢來說都不是好事。
他們不僅會借此擴大實力,影響大漢的國家安全,還會拿著金銀來惡心大漢。
以前是你們的錢,但你們自己放棄了,現(xiàn)在是我的,
我拿著你的錢肆意揮霍,買你的東西,你又能怎樣,反正是你自己先放棄的。
只是想想那個場景,朝堂上眾人就有些生氣。
實際上,當李廣確認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島的巨大儲量后,在占領倭島這件事情上,就已經(jīng)不存在任何后退的可能。
任何主張停止開采倭島金銀礦的人,都會受到大多數(shù)獲得好處者的敵視。
果然,李蔡話音落下,就有不少人立即表示贊同,一句危害天下安定,后果太嚴重,
誰要是不贊同的話,容易被懷疑心里有鬼。
關于倭島上的問題,迅速達成一致,礦必須要挖,不挖不行。
不僅如此,還要大挖特挖,把島上更多好東西運回大漢,金銀就在那里,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至于海外香料貿易,則沒有金銀礦那么受歡迎,畢竟還沒有實物作證,
僅有陸鳴的一番描述,缺乏一些震撼,沒有沉甸甸的金銀有說服力,支持的聲音不太響亮。
但海外香料貿易有股東們支持,前期數(shù)億的資金已經(jīng)到位,不去用來開拓海外貿易,難道要讓錢留著下崽子么?
不用額外掏錢,也沒多少人愿意為一個暫時虛無縹緲的東西大動干戈。
甚至有人覺得香料貿易是陸鳴坑在坑諸侯王們的錢,確定真有大量香料的話再議也不遲,以至于反對聲寥寥無幾。
“想要持續(xù)的把金銀運回來,就要長期面對倭人,你們覺得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