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侯,西方真的有匈奴的棲息之地么?”
退朝后,汲黯找到陸鳴。
他懷疑陸鳴可能是在騙匈奴人,把他們從大漢周邊忽悠走。
“當然有,沒有的話就讓他們?nèi)?,西方那邊自然環(huán)境不錯,但戰(zhàn)斗力不足,需要匈奴人去給他們上一課?!?/p>
匈奴西遷的時候,在歐洲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是哥特人,但當時的哥特人已經(jīng)分裂成東哥特與西哥特。
兩個哥特,誰都擋不住匈奴人。
而現(xiàn)在,有沒有哥特人都是個問題,萊茵河畔還是一堆散裝部落。
除了羅馬人之外,陸鳴不知道有什么力量能阻擋匈奴人。
“萬里之遙,匈奴人需要多久才能到達那里?”
匈奴人如今元氣大傷,一路西仟的話未必能打得過去。
汲黯現(xiàn)在有點為他們感到擔憂。
“右內(nèi)史,匈奴西遷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完成的事情。
烏維只要能收攏殘部,把漠北匈奴大部分人都帶走就好。
他們?nèi)ツ?,什么時候到達,都不太重要,沒有他們才重要。
不生活在大漢周邊,去哪都行?!?/p>
河西走廊打下來之后,天水和隴西等郡的邊防壓力一下子削減大半。
對百姓來說,最直觀的好處就是服兵役的壓力小了許多,有更多的時間投入生產(chǎn)生活之中。
漠北匈奴遷移走之后,漠南匈奴和遼東郡等地的壓力也會減少許多。
漠南匈奴,離大漢的距離比較近,又有茶磚生意的聯(lián)系,掌控起來比較容易。
漠北匈奴,走得越遠越好,中亞和歐洲,隨便他們?nèi)ツ摹?/p>
只要遠離大漢,半途上停下來都無所謂。
汲黯明白了,去不去西方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們遠離大漢。
“要是他們真的離開,有生之年也算是一勞永逸了。”
漠北草原上總會有人,但是漠北的匈奴人離開后,草原上的人口想要再發(fā)展到能威脅大漢的程度,不知道要幾十年。
汲黯自問,他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對他來說,也算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漢解決了匈奴之患。
真到了漠北人口再度充盈之時,大漢已經(jīng)不知道發(fā)展成什么樣子了。
……
“你認為漢朝人說的是真的么?”
退朝后,伊稚斜父子倆被安排在一處館舍內(nèi),外面有人嚴加看管,內(nèi)部沒有人再去管他們是否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