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農(nóng)令桑弘羊?!?/p>
桑弘羊心中咯噔一下,被陛下點(diǎn)名,怎么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呢?
“臣在?!?/p>
“今年的算賦錢收了多少,大漢如今有多少人繳納算賦?”
桑弘羊隱約感到陛下要對算賦錢動手了。
以前是一步步延遲針對孩童的口賦錢征收年齡,直到徹底取消,難道如今要削減算賦了么?
“回稟陛下,如今的算賦針對十六歲到五十六歲年齡的人征收,今年大漢共有兩千七百五十二萬四千三百七十八人繳納算賦。
每人一百二十文錢,共計三十三億零兩百九十二萬五千三百六十文。”
桑弘羊的心都在抽搐。
要是不免除孩童的口賦錢,還能再多出至少上億文的收入。
兩者相加,完全可以覆蓋這次出征朝鮮和漠北的開銷。
打仗太費(fèi)錢了,陛下總要打仗,還一直在減少口賦錢,他這個財政總管也受不了啊。
“聽到了么,光是算賦錢就有三十三億之多,還有田稅沒有算。
沒有這些錢,朕用什么做軍餉,用什么封賞有功將士,用什么給戰(zhàn)死將士發(fā)放撫恤?
數(shù)千萬大漢百姓,是大漢能夠擊敗匈奴最可靠、最根本的保障?!?/p>
朝堂上,不明真相的大臣們仿佛見到鬼了。
陛下不對勁啊,這是他們熟悉的陛下么?
要是個儒家弟子說這些話,他們還可以接受,可陛下是什么情況。
劉徹一直在注意他們的反應(yīng)。
怎么,這道德的制高點(diǎn)朕不能攻占么?
朕不來攻占,難道要留給別人么?
“大漢將士已經(jīng)得到了該有的回報,但是大漢百姓還沒有,這對么?”
劉徹要徹底站在道德的制高點(diǎn)上指指點(diǎn)點(diǎn)。
“當(dāng)然不對。
屢次征戰(zhàn),光是為運(yùn)送軍需糧草,就征調(diào)數(shù)十萬民夫,他們卻沒有戰(zhàn)功可得,也沒有賞賜可得。
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但自古以來就對么?
為了糾正這個錯誤,朕決定以今年的算賦收入為固定額度,以后無論人口增長到何等程度,算賦錢都只能有今年這么多。
我大漢,滋生人丁,永不加賦?!?/p>
大臣們?nèi)硕忌盗?,不少人扣了扣自己的耳朵,懷疑剛才由于堵塞聽錯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