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成另一個帝王,當初他和公羊學派的辯論,贏家未必還是他。
“沒有陛下這樣的帝王,儒家早晚會被谷梁這樣保守穩(wěn)健的學派占據(jù)主流,甚至以后還會有比你們兩家更平穩(wěn)的學派出現(xiàn)。
那時的儒家會成為一潭死水,不是孔子的儒家,也不是董公的儒家,
而是一群只會空談誤國的腐儒的儒家。
他們只會維持所謂的禮儀尊卑,只會滿嘴的仁義道德。
對天下,對百姓,百無一用。
董仲舒,你的儒家是異類,沒有陛下這樣的帝王,必然會被后來者取代。
開拓進取者少,坐吃山空者多。
循規(guī)蹈矩,言必稱古,成為這片大地上一套沉重的枷鎖才是儒家的未來。”
董仲舒腦瓜子嗡嗡的,他想反駁,卻又覺得陸鳴說的就是對的。
不用說以后,就是現(xiàn)在,谷梁派的那些腐儒就是這個樣子。
他們食古不化,迂腐不堪。
如果他們當?shù)?,大漢還何談大一統(tǒng),何談大復仇。
可是這樣的儒家更能讓皇帝和權貴們放心。
對外開拓何其艱難,需要陛下這樣的雄主力排眾議,選賢任能。
坐守江山才更符合普通人的的能力與心性。
“富民侯總是目光長遠,你說的這些,老夫相信很有可能會實現(xiàn)?!?/p>
不是可能,那是必須會實現(xiàn)。
漢宣帝時期,谷梁學已經(jīng)可以與公羊分庭抗禮。
東漢末年,公羊學已經(jīng)徹底衰落,一衰落就是上千年。
直到清朝中后期,為批判現(xiàn)實,公羊學才再度復興,到清朝晚期的戊戌變法時期迎來最后一個高峰。
“董公能改造出如今的儒學,難道不能再改造出一個更適合如今大漢的儒學么?”
董仲舒一陣糾結,“老夫年歲已高,恐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你才剛過六十歲,正是闖蕩的年紀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