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國力消耗嚴重,漢武帝開始進行休養(yǎng)生息,恢復國力,趙過才迎來自己的用武之地。
代田法是他給大漢最重要的禮物。
先是在田地中起壟,田地會被分成一條條的狀態(tài),高的那條就是壟,低的地方叫做圳,代田法就是先把種子撒在低處的圳里面,
這里更容易積蓄水分,土層薄,利于種子發(fā)芽。
等種子發(fā)芽后,再把壟上的土壤挪到圳上,利于農作物更深的扎根,吸收營養(yǎng)。
種子發(fā)芽的圳先是變成壟,旁邊的壟會變成圳,等下次耕種的時候,從壟變化而成的圳又會重復這一過程,
等于田地的不同部分在交替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供養(yǎng)一次后會得到一年的休息時間,有助于恢復地力。
經過試驗后,采用代田法耕種的田地,每畝地可以增產四分之一左右,甚至更多,
按照晁錯對于農田產量的記錄,原本一百畝地只能產出一百石左右,如今就多了二十五石,
而一石能有一百二十斤(漢斤),二十五石就是三千斤。
而代田法也是有缺陷的,需要把這個田地的壟和圳進行互換,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單靠人力實在是太累了,
牛耕和曲轅犁就成了代田法目前最好的搭配。
原本的耕犁需要兩三頭牛才能使用,根本難以大規(guī)模普及,如今一頭牛就能帶動的曲轅犁簡直就是農耕神器。
木葉村的村民已經聽傻了,
他們不懂代田法,但是也知道一片地連續(xù)耕種幾年后就會產量大降,靠那點糞肥根本補不回來,
想要大面積休耕恢復地力的話,糧食產量減少后又無法養(yǎng)活一家人,只能一點點的休耕,根本沒有多少作用,
代田法的壟圳互換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
“許…許公子,我們信你,帶著我們一起干吧?!?/p>
張里正激動得臉頰發(fā)紅,就像要煥發(fā)第二春似的,其他村民也紛紛開口,
“許公子,我們都聽你的?!?/p>
許藝搖搖頭,“不是聽我的,是聽侯爺?shù)?,代田法也是侯爺教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