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和鄭莊奉命進行治理,卻備受阻力。
瓠子口南岸原本是泄洪地,卻被丞相田蚡開墾出大量田地,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田蚡不允許向南岸泄洪,
洪水勢大,最終汲黯兩人沒能守住,導致北岸決口,殃及十六個郡。
瓠子口就在東郡,決口后東郡首當其沖,南部地區(qū)化為澤國,原本的大片良田全都成了沼澤湖泊。
“當初的丞相是怎么說的,你不會不知道吧?!?/p>
楊文本不想多談這件事,但要是不讓徐水工知道其中利害,以后鬧出麻煩可能會牽扯到他,
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徐伯嘆口氣,誰不知道呢。
“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為強塞,塞之未必應天。”
田蚡把事情推到了天意上,決口是天意,不能輕易動用人力去堵,堵上決口未必順應天意。
當時的劉徹還在想著求仙長生,對天意非常看重,加上對決口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他竟真的信了這句話,一直沒有堵上決口,
從元光三年到現在,已經持續(xù)了整整十二年。
“陛下沒有開口前,誰敢再提這件事?!?/p>
楊文的語氣諱莫如深。
……
“大將軍,我真的不懂治水啊,徐水工正在東郡,到時候問問他的意見?!?/p>
哪怕知道陸鳴之前說的“束水攻沙”都是紙上談兵,衛(wèi)青還是會問問他的意見,
行進途中,時不時就找來陸鳴一起進行探討。
但陸鳴是真的不想發(fā)表意見,
人命關天的大事,外行還是不要胡亂發(fā)表意見的好。
“你不懂沒關系,說不定談到哪個話題你就能想起些什么,后世成功的經驗會對我們起到很大的作用。”
好吧,陸鳴覺得大將軍說的有道理,自己腦海中記憶的內容太龐大,有時候沒點巧合還真想不起來某些內容。
“臨行前,右內史曾經找過我,問我能不能趁機提出堵住東郡的瓠子口。
據他所說,從元光三年開始,那里就已經是決口狀態(tài),造成的損害很嚴重,但朝廷一直沒有治理?!?/p>
按照時間推算,元光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2年,
十幾年前的黃河決口現在還沒有堵住,陸鳴無法想象黃河現在是什么狀態(tài),那些受災的地方又是什么狀態(tài)。
衛(wèi)青沉默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