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宣傳語是陸鳴自己想的,
一聽就很有噱頭,能吸引大漢百姓掏錢購買報紙,能吸引各路吃瓜群眾對此展開探討,別管他們怎么看,黑紅也是紅。
陸鳴是大漢自帶流量的人物,項羽也是自帶流量的人物,陸鳴批判項羽,更是能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能為這篇文章帶來更大的民間關注度,實屬大漢版的搶流量,搶頭條。
報紙果然賣的非常快,不到一個時辰就一銷而空,報社的印刷機都快冒煙了也供應不上巨大的需求。
陸鳴錯誤估計了一個情況,沒有預想中的項羽粉出來對線,至少在關中地區(qū)幾乎沒有,
在關中地區(qū),批評項羽是一個從上到下都很一致的,大家喜聞樂見的政治正確。
尤其是民間百姓,對于陸鳴批評項羽的幾個理由非常支持,迅速成為街頭巷尾的談資,經常能看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罵項羽。
“富民侯批判項羽的,讓秦人在經歷秦朝的暴政后有了新的希望,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陸鳴的這些批評,屬實是說到了他們心坎里,
“接下來咱們看,如此激烈的批評項羽?!?/p>
總不會是閑的沒事做吧,哪怕他閑的沒事做,報社和陛下也不會和他一起亂來,司馬談相信后面還會有動作。
“通篇看來,言辭雖然激烈,但也都屬于事實,只是角度與常人不同,要是富民侯還有下一篇文章,可能就是寫高祖皇帝了。”
大漢從官方到關中百姓都在批判項羽,劉邦還曾痛陳項羽十大罪狀,
司馬遷收集到的資料也能佐證這些情況,陸鳴提到的東西是不是污蔑,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對于項羽,司馬遷的情緒有些復雜,又欽佩,有惋惜,
破格把他放入本紀之中,卻又對他沒有自我反省,把失敗歸咎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態(tài)度提出批評,認為這個借口很荒謬。
對項羽背信棄義,不信任范增的做法也都是否定態(tài)度。
司馬談提醒道:“我知你對項羽有所惋惜,如今富民侯給他安上一個千古罪人的罵名,你要是有什么想法,要三思而行。”
他怕兒子腦袋一熱去找富民侯辯論,先不說兩人身份的巨大差距,就說富民侯數次傳授學問之恩,也不允許這么做。
“父親請放心,其實我覺得富民侯說的沒錯,項羽這樣的人得了天下,百姓恐怕不比在暴秦活的好。”
司馬遷是比較為項羽感到惋惜,也喜歡他的氣概,但并不是他的腦殘粉,
火燒秦宮這件事沒得洗,其他暴行和無腦操作導致眾叛親離也沒得洗。
不出他們預料,下一期的報紙上陸鳴又刊登了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