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之圍的失敗,讓劉徹一直耿耿于懷,如今終于把場子找了回來。
朝鮮的降書被讀出來后,大殿內(nèi)群臣的反應并沒有多熱烈,反而有些猶豫。
他們想成為大漢的一部分,可那片土地對大漢有什么用呢?
能種地么,能種什么,產(chǎn)出多少?
直擊靈魂的三問,讓群臣對于朝鮮并入大漢版圖并沒有多高興。
不過已經(jīng)派兵去打了,人家也投降了,總不能不要吧。
“陛下,朝鮮處于運輸金銀的海上要道,納入大漢版圖后,對于運輸安全還是有所益處的?!?/p>
大部分大臣還是瞧不上那片土地的,搜腸刮肚后,終于找到些打下朝鮮的好處。
“朕決定將朝鮮劃分為樂浪、玄菟、真番、臨屯等四個郡,此四郡囊括半島中北部大部分地區(qū)。
對于半島南部的三韓之地暫時不動,不起無謂之爭端。”
商討之后,設郡之事順利通過,對衛(wèi)長降等人的封賞也都確定下來。
“陛下,朝鮮的左右丞相等人能及時棄暗投明,為我軍奪取王險城立下重要功勞,還請陛下重賞,以安其心?!?/p>
尚書令李蔡并不喜歡那些投降的朝鮮人,但出于實際考慮,又不得不為他們請賞。
他們投降是為了什么呢,不就是榮華富貴,要是大漢不許以好處,難保他們不會干出點背信棄義的事情出來。
“尚書令此言有失偏頗?!?/p>
汲黯有些不同意見,“他們投降,固然省去了一些麻煩。但尚書令不要忘了,他們之所以投降,是因為富民侯晚上的火器攻擊,給了他們足夠的壓力。
即便他們不投降,大漢也能攻破王險城,如果大漢根本就無力攻破王險城,他們也就不會投降?!?/p>
大漢的實力才是根本,沒有實力,誰會向你投降。
“封賞固然要有,但不必過多,若是他們仗著這份功勞想要肆意妄為,還請陛下嚴懲不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