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侯確實學識淵博,但軍中士卒不僅要操練,還要出征打仗。
就算他們把其余時間都用來學習,又怎么比得過別人。
難道富民侯還能讓他們快速學習么?”
倪寬自認為也是聰明人,他自幼家貧,能走到今天離不開他的學習能力。
如果是他自己,一邊當兵一邊學習,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兩不耽誤。
進入官場之后,他也算閱人無數,聰明人確實有,但沒有那么多。
何況是那些廝殺漢,他們中大部分人都不夠聰明。
汲黯笑著又給他滿上一杯酒,”你可不要小瞧富民侯,我猜他是早有準備。
他會的東西太多,說不定就能有讓人變聰明的辦法。
考試內容中必然有算學,他的第一個學生可是張秋,在算學一道家學淵源,卻又拜他為師?!?/p>
汲黯不提,倪寬都想不起這么一號人物。
張秋是小人物,但他的曾祖父不是。
北平文侯,故丞相張蒼,師承荀子,和韓非、李斯是同門,《九章算術》的編纂者,他還有個學生,名叫賈誼。
要不是賈誼命短,三十三歲就沒了,以他的才學,當丞相是必然的。有他提攜,張家也不會衰落到如今的地步。
“富民侯師門的算學與眾不同,不叫算學,而是叫數學。演算問題之時不需要算籌,另有方式,非常簡潔方便?!?/p>
不需要算籌,那該怎么算?
倪寬想象不出來,大量復雜的計算不使用算籌根本沒辦法計算。
所謂算籌,就是一些小棍子,木頭的,竹子的,金屬的,乃至于骨頭的。
使用之時有些類似于算盤,分為個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后世看起來很麻煩,但是在大漢已經是最好的計算方式,并一直沿用了上千年。
“富民侯要是真有如此妙法,他怎么會教給軍中士卒?”
如此妙法,不留著傳家,反而教授出來,以后很可能傳遍天下,他要當圣人么?
汲黯笑了笑,“他腦子里的好東西太多,恨不得讓全天下的人都學會,以后他就可以偷懶了。
文理學院中就有教授他師門的數學,我孫子去那學習,我還跟著學過一些。”
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學會?
倪寬不信,但這是汲黯說的。以他對汲黯的了解,這句話又不太可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