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鑄造的銅錢,
為了降低成本,會加大銅錢中錫和鉛等便宜金屬的比重,
最夸張的時候,銅錢中銅的含量只有百分之四十,
不是那些人不想再降低,而是再降低的話銅錢會斷裂,無法使用。
不同鉛錫比例的銅錢,顏色會不一樣,
含銅量高的錢幣顏色呈現(xiàn)為紅色,含錫量過高的錢幣呈現(xiàn)為白色,也叫白銅,
使用者可以從錢幣顏色判斷銅錢的好壞。
只要控制住銅礦,從原料入手,造假者的造假難度會直線上升,
再加上技術(shù)上的門檻,
除非是手眼通天之輩,否則很難再偽造錢幣。
劉徹在數(shù)次改革幣制失敗后,才摸索出了流通七百多年的五銖錢,
一直使用到隋朝期間,直到隋煬帝帶頭造假幣,大量摻入錫和鉛這些金屬,讓五銖錢的信譽極度敗壞,
加上五銖錢的大小輕重已經(jīng)沒有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貨幣市場極為混亂,
李淵才鑄造開元通寶進(jìn)行取代,進(jìn)而開創(chuàng)了中國貨幣史上的一個新紀(jì)元。
“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面值,制造金幣和銀幣,倭島那金銀很多,可以彌補銅礦的不足。”
從數(shù)量上來講,使用量最大的貴金屬自然是銅,但大漢的銅并不富裕,再加上很多人喜歡積蓄錢財,導(dǎo)致市面上流通的錢幣更少,
大漢是缺銅的。
“桑侍中,富民侯的建議都聽清楚了么?”
……
翌日,
李廣將要返回的消息在長安城迅速傳播開來,到處都在議論。
“聽說了么,李將軍要帶回來一個和徐福一起出海的人?!?/p>
“瞎說什么,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了吧,怎么可能還有人活著?!?/p>
“沒見識了吧,我打聽過,還不到一百年呢,只有八十八年。”
有人嗤笑一聲,“還只有八十八年,也不知道你能活多少年?!?/p>
“那人該不會有一百多歲了吧!”
秦始皇時期的人,帶給長安百姓的沖擊實在是非常大,七八十歲都算人瑞的時代,百歲老人實在是太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