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各有苦處
戴七找上了門,不僅帶了肉、茶、點心等一大筐東西,還給她帶來了“訂單”。
他來找陸棄娘訂回程的干糧,而且還給她介紹了很多客戶。
因為船老大們很多都是相熟的,而且也都需要買干糧,所以他的介紹,會給陸棄娘帶來很多生意。
陸棄娘自然高興。
“戴七叔,真的謝謝你?!?/p>
因為戴七今年三十六歲,都已經(jīng)有了孫子,所以陸棄娘喊他“戴七叔”。
“客氣什么?要說感謝,是我應該謝你?!?/p>
“戴七叔,你今年回去,還來一趟京城嗎?”
“看看回去的情況再說,要是回去路上順利,趕趟的話,就再來一趟?!贝髌叩溃斑@是一年大頭的收入,希望能多干一趟?!?/p>
不過有些事情,不是他能控制的,比如運河擁堵,比如要給官軍護送的漕船讓路,有時候一耽擱就是好幾日。
陸棄娘聽得連連點頭:“果然各行各業(yè)都不容易?!?/p>
戴七嘆了口氣道:“能有其他營生,不要做解戶?!?/p>
陸棄娘從他的講述中,了解到了一個新的行當。
原來,漕船負責往京城運送糧食,這些糧食,是百姓上交的。
本朝慣例,地方往京城送糧食,是由官軍押送,這個過程叫兌運。
但是路上的損耗,包括官軍押送的這些費用,都要地方上自己承擔。
地方又會把這個負擔,壓在百姓身上。
“朝廷不管你扣多少兌運費用,反正他要多少糧食,你得交來多少糧食。所以下面的地方官,就自己加損耗和兌運費?!?/p>
喝上了陸棄娘的茶水,戴七也打開了話匣子,開始倒苦水。
百姓們本來該交三石糧,但是加上這些,可能就要交五石。
“那么多嗎?”陸棄娘咋舌。
她沒種過地,從前最難的時候,就是去村里,撿點人家不要的菜葉子,所以對種地的賦稅真的不了解。
她扒拉手指盤算了一下,“這不是加七成嗎?”
“七成是正常的,還有地方翻番不止?!贝髌叩?,“朝廷說,最多就是加五成,可是底下的經(jīng),都念歪了。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這種民間的解戶,就產(chǎn)生了?!?/p>
原來,解戶相當于是分包。
官府扣了百姓七成損耗,其中的大聰明,就拿出兩成來包給民間的貨運。
解戶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