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然后一次次膽怯的詢問和打聽,老黃兩口子終于走到了后海邊。
京城的爺們兒講道理,京城的街道也非常講道理,幾乎所有的主街道都是正南正北或者是正東正西。
老黃雖然有點(diǎn)迷瞪,但是他沒有轉(zhuǎn)向,做為傳承一點(diǎn)木匠手藝的手藝人,辨別方向這點(diǎn)基本能力他還是有的。
不管別人怎么指點(diǎn),他聽懂沒聽懂,只要奔著北邊去就沒錯了。
走走停停將近三個小時,從上午走到過了晌午他們兩口子終于見到了人們說的海。
當(dāng)然老黃心里有些不屑,京城人真是沒見識,雖然咱老黃是內(nèi)陸人沒見過大海,但是眼前的這個所謂的海就是一個水泡子。
比起老家的養(yǎng)魚坑或者小湖泊也沒大了多少,京城人管這個叫海。
“當(dāng)家的,咱們歇一下吧,走不動了!”
這一路行來給老黃媳婦累壞了,一個女人跟著丈夫跋山涉水出來逃荒。
這一路走來,三天餓九頓,風(fēng)餐露宿。
能夠走到京城也是全憑借一口氣和信念,現(xiàn)在到了地方了,那口氣松了,人也就困乏了。
老黃四周看了一下,將媳婦扶到路邊,找了一塊還算平整的石頭讓媳婦坐下。
“來,喝口水,這最后一點(diǎn)兒干糧咱們吃了吧!
到京城一會兒幫王老爺送完信咱們就找地方安頓下來,今晚上好好休息,明天我就出去找活路。”
老黃一邊將水和干糧遞給媳婦,一邊低聲的寬慰著她。
自己媳婦自己疼,雖然老黃不善言辭但是不耽擱他疼媳婦。
葫蘆里所剩不多的清水,包袱里就剩下幾口吃的,老黃都遞給了媳婦。
淺淺地喝了一口水,輕輕地抿了一下嘴唇,她將水葫蘆遞給了自己丈夫,從包袱里拿出一口干饅頭,掰了很小一塊放在嘴里慢慢用口水泡開。
這個干糧還是一位大娘給他們的,一路上舍不得吃,蹭著饅頭還軟乎的時候老黃媳婦將饅頭掰成一小塊一小塊。
這樣即使饅頭風(fēng)干了他們也能放到嘴里慢慢的吃。
感覺就像吃羊肉泡饃里邊放的掰開的饃一樣,這都是經(jīng)驗。
只有真正啃過干饅頭的人才知道一整個干饅頭想吃掉有多不容易,有多噎人。
接過水葫蘆的老黃跟媳婦的動作一樣,淺淺的喝一口水,然后輕輕的shi潤了嘴唇。
他沒有吃干糧,太少了,一個人都吃不飽,何況兩個人分。
看著丈夫不吃東西,心疼丈夫的黃張氏挑了一個最大塊的饅頭塞到老黃的嘴里。
“我不餓,我不餓,你吃,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