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十二點
黃尚書借著月色又走出了五十多公里,現在他已經到了冀省地界了。
四周都是茫茫的太行山脈,月色下顯得清幽和冷峻。
將空間里的帳篷和行軍床拿出來,他快速的搭好帳篷,支好行軍床。
將棉被拿出來幾套,連鋪帶蓋他舒舒服服的進入了夢鄉(xiāng)。
趕路也是一件累人的事情,尤其是路面不平整顛來顛去,渾身都快散架了。
休息了五個小時,黃尚書精神飽滿,滿血復活了。
早晨晨練了一小時,黃尚書計算了一下路程,大約還有五十公里就可以到達易縣縣城。
他準備到縣城去吃早飯,然后采購一些他缺的東西。
易縣縣城小鬼子重兵把守,這些日軍兵力主要由華北方面軍的一個大隊組成。
為了打通交通干線,封鎖和分割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這個大隊的小鬼子包括了步兵、炮兵和騎兵等部隊。
一般的抗日軍隊不敢輕易碰觸這支小鬼子軍隊。
在易縣周邊活躍著一支抗日隊伍,這支隊伍是由趙玉昆率領的冀省抗日游擊軍第十路軍。
這支抗日軍隊大約一千多人,人員良莠不齊,隊伍從領導到軍隊士兵紀律性很一般。
黃尚書之前跟魏司令有打聽過這支隊伍,但是魏司令接觸的也比較少,他只能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信息轉述給了黃尚書。
五十公里路程,前四十五公里騎摩托車,后邊三公里騎自行車,最后兩公里走路。
黃尚書計劃的很好,奈何易縣的小鬼子和二鬼子太過猖狂,每一個進城的人都要搜身。
黃尚書這個陌生面孔直接被二鬼子和小鬼子在城門口給包圍了。
他沒有通行證,也沒有當地的良民證。
雖然空間里有真的身份證明和黃二喜這個第二身份證明,但是他沒有掏出來。
他不想暴露自己這次外出行蹤。
原本他是要反抗的,但是看著城門口很多排隊等待進出城門的百姓,他放棄了。
小鬼子給了他一槍托,二鬼子用繩子將他捆綁了起來。
這是黃尚書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他努力的壓制著自己的憤怒。
二狗子將黃尚書押到了他們的監(jiān)獄里,這個監(jiān)獄在縣城里,靠近小鬼子軍營駐地。
這個四合院是原來民國縣長的宅院,小鬼子來了,縣長跟著國黨軍隊跑路了。
這個院子就被小鬼子分給了二鬼子當駐地。
他們平時大街上抓的有錢人都會先關在這里,確認身份以后,能花錢贖人就花錢,沒人贖人的就關進監(jiān)獄或者發(fā)配當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