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辦主任孫福珍早就預(yù)想到了這個情況,畢竟那么一大片危房都拆成了平地,只有這幢三層小樓外加前后左右附屬房屋傲然聳立,顯眼的要命。
梁書記不可能看不見,而看見了就不可能不過問。
于是他干笑一聲,訕訕解釋道:“梁書記,這戶人家的情況有點兒特殊?!?/p>
“就拆遷補償問題,我們派人已經(jīng)和他們談了七八輪了,但一直沒有談成,原因就在于這家人提出的條件高得離譜,態(tài)度也十分強硬,有一次明明已經(jīng)談妥了,結(jié)果第二天又變卦了,所以,就這么拖了下來!”
梁惟石微微皺了下眉,如果孫福珍所說屬實,那這戶人家妥妥就屬于‘釘子戶’。
當(dāng)然,他也不能隨便聽信孫福珍的一面之詞,目光略微一轉(zhuǎn),落在了縣城管局長祝華同的臉上。
祝華同那是相當(dāng)機靈了,不等梁書記發(fā)問就主動站出來回道:“梁書記,這戶人家姓鐘,一共五口人,他家的三層小樓和周圍的房子都是在拆遷前半年加蓋的,本來就占了天大的便宜,然后還人心不足蛇吞象,張嘴就要五套住房?!?/p>
“拆遷小組為了加快拆遷進度,經(jīng)請示上任縣委領(lǐng)導(dǎo),同意了他們的要求,沒想到他們又反悔了,提出不但要五套住房,還要雙倍貨幣補償!”
聽得出來,作為拆遷小組的副指揮之一,城管局長對這家釘子戶是大有深怨氣的,否則不會在梁書記面前說得這么詳細,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在告狀。
梁惟石瞇著眼睛,打量著姓鐘人家的小樓。
情況很明顯,這戶人家不但是個釘子戶,而且還可能是個有點兒背景的釘子戶。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一般人不太可能提前知曉拆遷的信息,從而動手加蓋房屋、辦理房照。
而一般人也不太可能讓縣里做出讓步,還畏手畏腳一直拖著,不敢組織強拆。
就在這時,副縣長尚傳勝走到梁惟石的身旁,低聲耳語道:“這家的主人名叫鐘昌林,他的大兒子鐘里聰在市委工作?!?/p>
梁惟石點了點頭,你看,他猜的沒有錯吧?
“你們覺得,這件事應(yīng)該怎么處理?”
他收回目光,看著孫福珍、祝華同等人,淡聲問道。
孫福珍和祝華同稍微猶豫了一下,暫時沒有開口,而住建局副局長孟順超卻隱約揣摩到了梁書記的想法,試探著建議道:“梁書記,棚戶區(qū)改造是造福咱們光華縣百姓的大好事,絕不能因為個別貪心之人一條魚腥了一鍋湯,阻礙拆遷進度,影響民生大計。”
“所以我認(rèn)為,應(yīng)該根據(jù)省高法關(guān)于《人民法院審理和執(zhí)行城市棚戶區(qū)改造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進行強制拆遷!”
尚傳勝也開口說道:“確實不能助長這樣的歪風(fēng)邪氣,毫無原則的讓步,只會讓更多的貪心者效仿,讓后面的拆遷工作變得更加艱難?!?/p>
孫福珍和祝華同等人時刻留意梁書記的表情,他們也是贊同強拆的,但是他們有兩個顧慮,一是姓鐘人家的大兒子鐘里聰是市委辦副主任,俗話說得好,宰相門前三品官,凡是在市委工作的,那都是有可能和市委領(lǐng)導(dǎo)說上話的;
二是強拆的話會不會發(fā)生什么意外引起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