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剛心頭一動,下意識地反問道:“盛姐,你該不會是讓我黑那個梁縣長吧?”
呃,不對。如果對方真有這個意思的話,就不會特意提醒他的稿子踩線了。
“你的思維這么僵化的嗎?難道只有黑一個人,才能有關注有熱度嗎?”
“你覺得黃淑平和陸法勇為什么會大方地承認對甘泉街頭反殺案的性質(zhì)判斷失誤?為什么不但沒人取笑他們,反而還盛贊他們‘實事求是’‘知錯就改’‘大家風范’?”
盛夏循循善誘地說道。
王慶剛認真思考了片刻,終于悟了。
沒錯,既然這個人黑不得,那還可以吹嘛!
只要吹的角度獨到,吹的有理有據(jù),那一樣可以在網(wǎng)絡上掀起熱度。而且還能與官方態(tài)度相符,不用踩著紅線跳舞。
“感謝盛姐提醒,我馬上把那個稿子撤了?!?/p>
王慶剛真心實意道了一聲謝,放下電話后說干就干,找出當初拍攝的現(xiàn)場視頻,又精心炮制了一篇文章發(fā)了上去。
說來也巧,受甘泉街頭反殺案的影響,在辯論梁惟石講話文章是否具有正確性和指導性時,如馬期仁之流,不少人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光華縣正當防衛(wèi)案上。
然后就有人把死者家屬到光華縣委聚眾抗議的事情翻了出來,用以陰陽光華縣無視家屬正當訴求,漠視人命,對正當防衛(wèi)的認定不公正不合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換了個馬甲的王慶剛那篇‘從另一視角,看光華縣正當防衛(wèi)案’的文章橫空出世。一下子就吸引了無數(shù)人的眼球。
在這篇文章里,王記者不僅大夸特夸光華縣委縣政府對群體事件的處理舉措得當行之有效,為其他地方做出了正確榜樣。
而且還盛贊梁縣長有能力有擔當,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只用三言兩語,就成功化解了一場有可能發(fā)展成為群體性事件的巨大危機。
底下評論區(qū),有一些人在陰陽怪氣,說王慶剛是無腦吹噓。
但是,人家王記者是‘有圖有真相’的。
而且還通過獨門剪輯絕技,把梁縣長說服和教育鬧事者的一幕,幾乎剪成了影視劇。主打突出梁縣長高大光輝的形象,和令人折服的風采!
看著評論區(qū)一片熱火朝天,每一次網(wǎng)頁刷新,關注人數(shù)都會猛然上漲,王慶剛感覺自已似乎掌握了某種流量密碼。
從而導致他在今后的日子里,毅然選擇了一條‘梁吹’之路,并堅持將這條路走到了底。
那真是,不是粉絲,勝似粉絲,哪里有梁縣長的事跡,哪里就有王記者的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