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棣臻足蹬一雙青竹編織的草履,鞋面上還綴著兩枚避塵符————
這是他用三株靈田培育的驅(qū)蚊草,從陳老丈那里換得的一階小法術(shù)。
暮春細(xì)雨如煙,他站在青鸞山脈腳下的溪澗旁,指尖輕撫過腰間懸掛的一階下品法器鐵劍,劍身銹跡下隱約流轉(zhuǎn)著庚金靈氣,與丹爐上“
陳記“
二字的溫潤光澤相映成趣。
溪水倒映出他的面容:雖有旅途疲憊,卻難掩雙目如星,一襲青布道袍洗得發(fā)白,卻用靈田麻線細(xì)細(xì)縫補(bǔ)過,領(lǐng)口還別著枚陳老丈送的稻穗形銅簪。
沿途的散修坊市在細(xì)雨中若隱若現(xiàn),檐角懸掛的風(fēng)鈴叮咚作響。
他在“
聚賢集“
的茶棚下駐足,青竹簾外雨珠成串,案幾上擺著的不是粗陶碗,而是繪著靈植紋樣的青瓷盞。
鄰桌修士們壓低的議論聲混著煮茶的沸響傳來:
“
蘇家的噬靈藤被葉家金火煅燒成灰,魏家老祖宗的傳家丹爐聽說都被劈成兩半…………“
說話者腰間掛著葉家的鎏金腰牌,指尖無意識(shí)地摩挲著劍柄,
“
馬家那道平木劍訣下來,幾十下之后連護(hù)山大陣的玄鐵都化作金水,三大家族能留條活路已是萬幸。
“
林棣臻輕啜一口碧螺春靈茶,茶湯入口化作淡淡靈氣,沖刷著連日奔波的疲憊。
他望向遠(yuǎn)處云霧繚繞的山巒,想起陳老丈藏在小酒窖里那壇用靈米釀造的桂花釀,壇口封著的荷葉上還凝著老人最后的指紋。
指尖撫過丹爐爐身,那抹被雨水浸潤的“
陳記“
忽然泛起微光,仿佛老人正隔著時(shí)空,用煉藥時(shí)沾染丹砂的手指輕輕叩擊爐壁。
在“
臨淵鎮(zhèn)“
的一處小坊市的一處分配給馬家的靈器鋪前,林棣臻駐足觀看鍛爐中騰起的青色火焰。
兩名修士站在角落低聲爭論,其中一人佩戴著楚家火紋葫蘆樣式的吊墜,卻用布條刻意遮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