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就是種地的,自家姑娘好不容易考上個大學,他們還滿心期待著姑娘能出人頭地,不用再在地里掙口飯吃,以后就在辦公室里喝喝茶,吹吹空調(diào),打打字就能掙大幾千上萬的工資。
沒想到姑娘居然選了個種地的專業(yè)!
種地有啥好學的,他們沒上過學,不也種了幾十年地,撐起了一個家?
包月琴耐心跟父母解釋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和傳統(tǒng)種地不一樣。
包父包母不理解,都是種地,有啥不一樣?
可是志愿都報上去了,想改也沒辦法了。
等畢業(yè)了,包月琴找工作屢屢碰壁,不是要賣農(nóng)藥,就是賣種子,要不就是去鏟奧力給。
她又不敢跟家里說,只說還在實習,好不容易有個招技術員的種植園,工資也還行,就興沖沖投簡歷來了。
另一個也是畢業(yè)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是個男生,焦順,負責溫室大棚管理的。
雖然是個小種植園,但是人員結構簡單,沒有什么彎彎繞繞,要求也簡單,兩人就留了下來。
后面又來了個財務,三個年輕人幫著岑姨把種植園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好了。
然后就是招聘種植人員了。
岑姨一一打電話給那些已經(jīng)離開了福利院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生活困難,但不少人將信將疑,最后來的人也不過8人,最后岑姨又從附近農(nóng)戶里招了些種植老手,湊夠了15人。
再加上吳榮夫妻倆,種植園一共有20人了。
陸沉玉過來看了一遍,沒有異議,人都給留下了。
從福利院出來的那8個人,陸沉玉都認識,這里面的天生瘸腿的,有天生只有一只手的,也有智力障礙的,也有些因為后天原因被遺棄的。
這些人都比陸沉玉大,小時候也算是看著陸沉玉長大的,雖然不是親人,但這些自身生存都困難的哥哥姐姐也是給她湊過學費的,所以陸沉玉在有能力后就想著回饋幾分。
見種植園的老板真的是他們認識的陸沉玉,這8人頓時就松了口氣。
他們還以為是岑姨亂說的,沒想到陸沉玉現(xiàn)在這么出息了。